【庄子】杂篇卷2徐无鬼诗解8不返则殆亡国戮民不知后知追本顺天 题文诗: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药之性也,其实堇也,桔梗鸡㿈,豕零也是, 时为帝者,何可胜言!句践也以,甲楯三千, 栖于会稽,唯种能知,亡之所存,文种不知, 身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 解之也悲.目之于明,过之也殆,耳之于聪, 过之也殆,心之于徇,过之也殆,凡才能其, 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则,祸长兹萃, 其返缘功,其果待久,以为己宝,不亦悲乎! 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足之践地, 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知虽少, 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至知能知, 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 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尽有天然, 循之有照,冥中有枢,始亦有彼.则解之也, 似不解之,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不知后知. 其问之也,不可有崖,不可无崖.颉滑有实, 古今不代,而不可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榷! 阖不问是,奚惑然为!不惑解惑,复于不惑, 是大不惑.至知顺天,天道自然,至知自知. 【原文】 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㿈也(19),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20),何可胜言!【译文】 服用就能活,不服用就会死;但有时服用也会致死,不服用就能活,这是药〔的功用〕。药物,其实不过就是乌头、桔梗、 鸡头草、猪苓根等,这些药物随时做为主药,怎么可以说尽呢! 【注释】
(19)鸡㿈,鸡头草。
(20)帝:指主药。 【原文】
句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1),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2): 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故曰: 风之过河也,有损焉; 曰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3),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4),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5),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6),祸之长也兹萃(7),其反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译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败,带领三千兵士退保会稽。就是这个文种知道怎么把这个几被灭亡的国家保存下来,就是这个文种却不知道怎么会遭到不幸。
枭鸟的视力有所适应,仙鹤的腿有一定的长短,如果予以改变就坏事了。
风从河上吹过,水便有所失落; 太阳在河上晒过,水便有所失落。但是让风和太阳一同留在河上,可河就没有感到有什么扰动它,就仗了有源头不断地流过。
水按地势往低处流是明显的;人影随人的体态活动是显然的;物类遵循物类的规律发展是没问题的。 眼睛的视力是会衰竭的,耳朵的听力是会衰竭的,心的思维能力是会衰竭的。才能从内心显露出来就会有危险。危险的现象已经形成还不及时救治,灾患的生长这就集聚起来了。返归本性却为功名所萦绕,恢复起来很费力气,奏效缓慢,可人们却把它视若珍宝,〔不肯救治〕,不也太可悲了吗? 所以有的国家灭亡百姓遭殃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对其无动于衷,不知道找找原因。 【注释】
(1)『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 『种』文种,越王句践臣。句践为吴所败,几至灭国。文种助句践复兴,灭掉吴国。后为句践所杀。
(2)『故曰』: 本节段落不相属,不能成篇,似为语录。因其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为两段:本段和下段,分别解说、语译。句首的『故曰』与『故』,多是表示其自为一条,无义。
(3) 『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 『请只』应乙为『只请』。『只』但也。
(4) 『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 『撄』触也。
(5)『心之于殉也殆』:『殉』注家以为通『徇』,是。意为倾向,指思维。
(6) 『殆之成也不给改』: 『给』 注家以为训捷,急也。是。
(7) 『祸之长也兹萃』: 『兹』注家多以为『滋』之省,实不必改。可就本字为释,意为这就。
【原文】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1);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2)。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3),至矣! 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4)。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5)。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6),则可不谓有大扬榷乎(7)!阖不亦问是已(8),奚惑然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9)。【译文】 脚踏在地上,占了一块地方,还要靠了所没有踏着的地方才能顺利通行; 人的认知是少的,虽然少,靠了没有认知的东西就能认知天是什么意思了。认知大一,认知大阴,认知大目,认知大均,认知大方,认知大信,认知大定,够了。大一开通,大阴析解,大目查考,大均循情,大方度势,大信证实,大定收揽。
(『天』 加以贯通,『地』 加以化解,万物各视其所见,顺其本性令其自得,各得其宜自成轨迹,各守其实无使超逸, 顺任安定持守不渝。)
万物之中全都有其自然,顺应就会逐渐明朗清晰,深奧的道理之中都存在着枢要,而任何事物产生的同时又必然出现相应的对立面。那么,自然的理解好像是没有理解似的,自然的知晓好像是没有知晓,但这『不知』之后方才会有真知。 深入一步问一问,本不可能有什么界限,然而又不可以没有什么界限。 万物虽然纷扰杂乱却有它的根本,古今不能相互替换,但是无古无今、无今无古谁也不能缺少,这能不说是仅只显露其概略吗!何不再深入-步探问这博大玄妙的道理,为什么会迷惑成这个样呢?用不迷惑去解除迷惑,再回到不迷惑,这恐怕还是当初的不迷惑。
【注释】
(1) 『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博』【说文】: 『大通也。』
(2)『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这是本段文字通篇研讨的问题。文字晦涩,理解上比较困难,试做较详的解说。
(3)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知』认知。共提出七个『大』,下文对其作用做了解释,不敢妄加揣测,只就原词做译。
(4)『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通』开通。『解』析解。『视』查考。『缘』循情。『体』度势。『稽』证实。『持』 收揽。
(5)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 这是申述认知的特点。『尽』全也。『循』顺也。『照』 明光照射,透亮。『冥』幽暗也。『枢』 门轴。『始』开始。『彼』指认知。句意:认知完全靠了有天,顺利的时候有明光照射,不清楚的时候有门轴转动,开始有了它。
(6) 『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颉』诘之假。『滑』音骨(gu),乱也。『颉滑』胡乱申辩。【胠箧】有『颉滑坚白』之句,意同。这里三句话的意思是,煞有介事地胡乱一说,说成古今不变,而且是驳辩不了的。这不是问,应是回答。
(7)『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 『扬』举也。『搉』引也。『扬搉』张扬之意。句意,不也有点太张狂了吗?
(8)『阖不亦问是已』: 『阖』注家多以为曷之假,非是,当读如字,闭也。『不亦』或本作『亦不』,是,当改。句为『阖亦不问是已』,『亦』用为『而』 闭上嘴而不说话就对了,以接下句 『奚惑然为』。
(9)『是尚大不惑』:『尚』【庄子译诂】采【古书虚字集释】『尚,曾也,有 「乃」之义』说,是。但于 『是』下加『以』字则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