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2论政体诗解7勤政节俭民心归附鼎故革新惩贪治吏 题文诗: 唐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 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忧民,锐精为政, 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时自京师,以及河东, 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 百姓也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 及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 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 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当初息隐, 海陵之党,一同谋害,太宗者数,千人事宁, 复引居其,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时论以为,唐太宗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体.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 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 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 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其皆,畏威屏迹, 无人而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 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丰稔, 米斗四钱,行旅之人,自京师以,至于岭表, 自山东以,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于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人必,厚加供待, 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无为之治, 天清地泰,民富国强,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原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①,突厥侵扰,州县騷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②,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从谏如流③,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初,息隐、海陵之党 ④,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时论以为能断决大事,得帝王之体。深恶官吏贪浊⑤,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⑥。制驭⑦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⑧,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注释】
①踊贵:物价上涨。
②嗟怨:叹息,抱怨。
③从谏如流:如流,比喻迅速。从谏如流意即君主乐于接受臣下的正确意见。
④息隐、海陵之党 :息隐,唐高祖的长子,名建成,曾被立为皇太子。海陵,高祖第四子,名元吉,曾被封为齐王。建成贪色嗜酒,畋游无度,他见秦王李世民功高,与元吉谋害秦王,秦王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杀掉了他们二人。秦王即位后,封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元吉为海陵王,谥号刺。
⑤贪浊:贪酷,浑浊。
⑥清谨:清廉,谨慎。
⑦制驭:控制,驾驭。
⑧岭表:五岭之外。 【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刚即位那几年,国家接连发生旱灾、霜灾,粮食的价格很高,再加上突厥的进犯骚扰,州县更加不得安宁。太宗忧心百姓,精心治理国政,提倡节俭,大力广布恩德。当时,从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地区,饥荒更为严重,甚至到了要一匹好丝才能够买上一斗米的境地。百姓虽然四处奔走寻找食物,但没有一个人埋怨,无不安分守己。到了贞观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一个个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太宗皇帝获得人心竟到了这种程度,加上太宗善于听取意见,喜欢儒家之说,真心诚意寻求有才能的人,任用选拔贤能的官吏,废除旧制度的弊端,建立了许多好的制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国家秩序井然。当初,太宗的兄弟加害于他,一同参与的达到一千多人。祸乱被平息之后,太宗仍然任用这些人在他周围做官,大家都心地坦荡,从不互相猜疑。 当时大家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太宗能正确处理重大的事情,很符合一个帝王的身份。太宗痛恨贪官污吏,有徇私舞弊、接受贿赂行为的,没有一个得以赦免逃脱。在京城以外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宗都会派遣专人,调查情况,根据他所犯的罪行进行严厉惩处。因此,贞观年间的官员大多清正廉洁,谨慎行事。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豪富商贾,都慑于皇帝的威严,一个个不敢作奸犯科,因此欺凌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销声匿迹。出门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会碰上小偷强盗,国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野外放牧的牛马不用看管,夜晚家家户户的门也不用上锁。又加上年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三四文钱。外出无论是从京城到岭南岭西,还是从山东到沧海,都用不着准备粮食,在路途中就可以轻易获得。在泰山周围的乡村赶路,行人经过这里,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出发时还有东西赠送,这些事情都是亘古未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