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上诗解1商君立法农战连衡诸侯拱手取西河外 题文诗: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地,君臣固守,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外.商鞅变法, 农战而霸.孝公既没,惠文武王,昭襄蒙业, 故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 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士,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 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皆, 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约纵离衡,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众.于是六国, 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谋齐明, 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通意,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于是, 从散约败,割地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原文】 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④周室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⑥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⑦之心。当是时也,商君⑧佐之,内 立法度,务⑨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⑩而斗(11)诸 侯。于是秦人拱手(12)而(13)取西河之外(14)。孝公既没(15),惠文、武、昭襄(16)蒙(17)故业(18),因(19)遗 策,南取汉中(20),西举(21)巴、蜀(2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 要害之郡(23)。诸侯恐惧,会盟(24)而谋弱(25)秦,不爱(26)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27)天下之士,合从(28)缔交, 相与(29)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30),赵有平原(31),楚 有春申(32),魏有信陵(33)。此四君者(34)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35),兼(36)韩、魏、 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37)六国之士, 有宁越(38)、徐尚(39)、苏秦(40)、杜赫(41)之属(42)为之谋;齐 明(43)、周最(44)、陈轸、召滑(45)、楼缓(46)、翟景(47)、苏厉(48)、乐 毅(49)之徒(50)通(51)其意;吴起(52)、孙膑(53)、带佗(54)、倪良、王 廖(55)、田忌(56)、廉颇、赵奢(57)之伦(58)制(59)其兵。尝以十 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60)而攻秦。秦人开关延(61) 敌,九国(62)之师,逡巡(63)而不敢进。秦无亡(64)矢(65)遗 镞(66)之费(67),而天下诸侯已困(68)矣。于是(69)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70),追亡(71)逐 北(72),伏(73)尸百万,流血漂(74)橹(75);因(76)利乘(77)便(78),宰 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79)服(80),弱国入朝(81)。延及孝文王(82)、庄襄王(83),享国(84)之日浅(85),国家无事(86)。 【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 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 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 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 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 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先人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互相援助,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宏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 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 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 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 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损失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 已困苦不堪了。于是合纵阵线拆散,抗秦联盟瓦解,各诸侯国争着割 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 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 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战事。 【注释】①秦孝公: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他支持变 法,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
②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函谷关的东边;函 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至崤山,西至潼津。
③雍(yōng)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 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④窥:窥视,偷看。这里是伺机夺取的意思。
⑤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
⑥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席卷,像卷席子那样全部 卷了去;包举,像用布包东西那样整个地裹了去;囊括,像用袋子装东 西那样搜括干净。
⑦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 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 指荒远的地方。
⑧商君:即商鞅,姓公孙,原是卫国的庶公子,称卫鞅,好刑名之 学。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号曰商君。
⑨务:从事,致力于。
⑩连衡:即连横。古人以东西为横,以南北为纵。地处西方的秦 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 燕,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叫合纵。
(11)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12)拱手:两手合抱,喻很轻松的样子。
(13)而:连词,表修饰。
(14)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前 340),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大破魏军,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
(15)没:通『殁』,死。
(16)惠文、武、昭襄:【文选】作『惠文、武、昭』,【史记】作『惠王、武 王』。此处从【汉书】。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 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17)蒙:继承,蒙受。
(18)故业:指先人的基业。
(19)因:动词,沿袭。
(2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本属楚地。
(21)举:攻取。
(22)巴、蜀:皆古国名。巴,在今四川东部;蜀,在今四川西部。
(2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秦攻取韩国的宜 阳;昭襄王二十年,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 害之郡』。膏腴,肥沃。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 地区。
(24)会盟:特指诸侯集会结盟。
(25)弱:使动用法,使……弱。
(26)爱:吝惜。
(27)致:招纳。
(28)合从:即『合纵』。从,通『纵』。
(29)相与:互相结交。
(30)孟尝: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的贵族。
(31)平原:平原君,姓赵名胜,赵惠文王之弟。
(32)春申: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贵族。
(33)信陵:信陵君,姓魏名无忌,魏昭王少子。以上四人是战国时著 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34)者:表停顿的语气助词。
(35)约从离衡:即山东各国相约『合纵』,以离散秦『连横』之策。离, 使动用法,使离散。
(36)兼:聚集。
(37)于是:在这时。
(38)宁越:赵人。
(39)徐尚:宋人。
(40)苏秦:东周洛阳人,是当时『合纵长』。
(41)杜赫:周人。
(42)之属:这一类人。
(43)齐明:东周臣。
(44)周最:东周君的儿子。
(45)陈轸(zhěn)、召(shào)滑:都是楚人。
(46)楼缓:魏相。
(47)翟(zhái)景:魏人。
(48)苏厉:苏秦的弟弟。
(49)乐毅:燕将。
(50)之徒:这一类人。
(51)通:沟通。
(52)吴起:魏将,后入楚。
(53)孙膑:齐将。
(54)带佗:楚将。
(55)倪良、王廖:都是当时的兵家。
(56)田忌:齐将。
(57)廉颇、赵奢:都是赵将。
(58)之伦:这一类人。以上所列数人,包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 方面的人才,有些人事迹已不详。
(59)制:管理,统率。
(60)叩关:攻打函谷关。叩,攻击。
(61)延:迎接,指迎战。
(62)九国:指上文列举的韩、魏、燕、赵、楚、齐、宋、卫、中山。
(63)逡(qūn)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64)亡:与下文的『遗』二字同义,即失去。
(65)矢:箭。
(66)镞(zú):箭头。
(67)费:耗费。
(68)困:困厄不堪。
(69)于是:顺接连词。
(70)制其弊:因其弊而制之。弊,通『敝』,困乏,疲惫。
(71)亡:动词作名词,指逃亡的诸侯军队。
(72)北:败走的军队。
(73)伏:倒伏。
(74)漂:漂浮。
(75)橹:盾牌。
(76)因:介词。
(77)乘:同『趁』。
(78)利、便:同义,有利形势。
(79)请:请求。
(80)服:臣服,投降。
(81)入朝:指向秦称臣。
(82)孝文王: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
(83)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
(84)享国:即『在位』。享,享有,占有。
(85)浅:短。
(86)事:战事。秦汉时『事』多指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