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15未通诗解1御史:内郡人众劳疲寡功边郡利饶文学;九州足富大军之后累世不复 题文诗:
御史又曰:内郡人众,水泉荐草,不能相赡, 地势温湿,不宜牛马.民跖耒耕,负檐而行, 劳疲寡功.故民贫苦,衣食不足,老弱负辂, 之于路而,列卿大夫,或乘牛车.孝武皇帝, 平百越而,以为囿圃,却羌胡以,为苑囿故, 珍怪异物,充于后宫,騊駼駃騠,实于外厩, 匹夫莫不,乘坚良而,民厌橘柚.由此观之, 边郡之利,亦饶而曰:何福之有?未通于计. 文学曰禹,平水土定,九州四方,各以土地, 所生贡献,足充宫室,供人主欲.膏壤万里, 山川之利,足富百姓,不待蛮貊,之地远方, 物而用足.闻往者未,伐胡越时,徭赋省而, 百姓富足,温衣饱食,藏新食陈,布帛充用, 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当此时却,走马以粪.然则其后,师旅数发, 戎马不足,牸牝入阵,是以驹犊,生于战地. 六畜不育,于家五谷,不殖于野,民不足于, 糟糠何橘,柚之所厌?传之有曰:大军之后, 累世不复.方今郡国,田野有陇,而不之垦, 城廓有宇,而不之实,边郡何饶,之有乎哉?
【题解】本篇就与抗击匈奴侵扰的自卫战争密切相关的赋税和徭役问题,展开辩论。『未通』,即篇中『未通于计』的缩词。这是御史对文学『盐、铁何福』的说法的驳斥。
【原文】
御史曰:内郡人众,水泉荐草不能相赡,地势温湿,不宜牛马。民跖耒而耕,负檐而行,劳罢而寡功。是以百姓贫苦而衣食不足,老弱负辂于路,而列卿大夫或乘牛车。孝武皇帝平百越以为囿圃,却羌、胡以为苑囿,是以珍怪异物,充于后宫,騊駼、駃騠,实于外厩,匹夫莫不乘坚良,而民间厌橘柚。由此观之,边郡之利亦饶矣,而曰『何福之有』?未通于计也。 【注释】跖,踏,用脚踩。耒:古代耕地的农具。
负辂(l)):拉车。辂,古代车子。
囿圃:种植蔬菜和花果树木的园地。
苑囿: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地方。
騊駼(tao t*):北方良马。
駃騠(ju6 t0):骏马。
乘坚良:坚良,好的车辆和马匹。乘坚良,【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及本书【取下篇】作『乘坚驱良』,义同。
未通于计:不懂得策略和计划。 【译文】御史说:内陆人口众多,水源牧草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地势温暖潮湿,不适宜饲养牛马。百姓脚踏着木犁耕种,肩挑着担子走路,精疲力尽而收获甚少。所以百姓贫苦,衣食不足,老人小孩拉着车子在路上行走,公卿大夫有的还乘坐牛车。孝武皇帝平定闽广地区当成菜园子,打平西北地区来作动物园,所以珍奇物品,在后宫储藏不少,各种名马,在外厩饲养很多。一般人都乘上了好车,骑上了良马,民间都吃够了橘子和柚子。从这些事例看来,边远郡县的财利也是很富饶的,而你们却说『带来了什么幸福』?真是不懂得策略和计划啊!
【原文】
文学曰:禹平水土,定九州,四方各以土地所生贡献,足以充宫室,供人主之欲。膏壤万里,山川之利,足以富百姓,不待蛮、貊之地,远方之物而用足。闻往者未伐胡、越之时,徭赋省而民富足,温衣饱食,藏新食陈,布帛充用,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其后,师旅数发,戎马不足,牸牝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六畜不育于家,吾谷不殖于野,民不足于糟糠,何橘柚之所厌?【传】曰:『大军之后,累世不复。』方今郡国,田野有陇而不垦,城廓有宇而不实,边郡何饶之有乎?
【注释】蛮:貊,见【通有篇】注释。
却走马以粪:语本【老子·德经】。这是形容天下太平,马匹都用来积肥。牸牝(zipin):牸,母牛。牝,母马。
驹犊:驹,小马。犊,小牛。
语本【老子·道经】,但【道经】作『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陇』:同『垄』,田埂。
【译文】文学说:自从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四面八方都拿土特产来贡献,足可以装满宫室,满足君主的欲望。万里肥沃的土壤,广大山川的资源,足可以使百姓富足,不需要南北边荒的土地、远方殊俗的出产,而物品都已够用了。听说从前没有和胡人、越人打仗的时候,徭役赋税很少,百姓富足,吃得饱,穿得暖,藏新粮,吃旧谷,布匹丝绸也很充足,牛马成群。农夫用马拉车耕田,老百姓没有不骑马乘车的;那时候,战马都用于耕地积肥。以后,战争频频发生,军马不足,连母牛母马也上了阵,所以马驹、牛犊都生在战场上。家里没有饲养六畜,田里没有种植五谷,老百姓连酒糟米糠都吃不饱,哪里还谈得上吃够了橘子、柚子呢?书上说:『大战之后,几代人也不能恢复元气。』今天内陆有田没有人耕,城市有房没有人住,边疆有什么富饶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