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6|回復: 0

[文学研究] 黄蕉丹荔 福我寿民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6-9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周立波

  去年盛夏偕友一同去广西,去广西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桂林浏览那里的山水,而是特地为了去柳州拜谒著名的柳侯祠。当飞机降落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时候,我们没有稍作逗留,便马不停蹄地乘车前往柳州。
  柳侯祠位于柳州市柳江北岸的古罗池地区的柳侯公园内,柳侯祠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因邻近罗池,旧称“罗池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地方名流倡议,以柳侯祠为中心辟建公园。宣统元年(1909),在柳侯祠的原有基础上扩建成公园,并定名为柳侯公园。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是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中的两句。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任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离永州到任柳州刺史,其间共十二个年头。诗中可见柳宗元离开长安、遭贬远去的复杂心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人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曾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唐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做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官职。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官至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同年贬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在永州的十二年间,柳宗元留下了很多杰出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数《永州八记》。当他赴任途经汨罗江的时候,失意的心情立刻与当年的三闾大夫的遭际联系在了一起,面对滔滔的江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汨罗遇风》:
  
  南来不做楚臣悲,
  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
  莫将波浪枉明时。
  
  元和十年,柳宗元改谪柳州。在他南行的途中,同行的还有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四人。五人都是贬官,同因为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贬,而且同由京官被贬司马再迁刺史。不同的是他们分别去了不同的地方,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韩泰为漳州(治今福建漳浦县)刺史。韩晔为汀州(治今福建长汀县)刺史,陈谏为封州(治今广东封开市)刺史,刘禹锡为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是天下沦落人,失落与困顿,百感交集,柳宗元的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极尽描摹出当时各自的心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s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到了柳州之后,作为地方的一任军政长官,柳宗元立即投入到对柳州的治理工作之中。柳州当时处于边远之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柳宗元到任后作了全面的改造。首先是修孔庙,兴儒学。他派人修复年久失修的文宣王庙,并亲自撰写了碑文《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试图从思想上教化民众。其次是拓荒地,促生产。他领导百姓开垦荒地,种庄稼,植树造林,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困难。柳宗元有一首《种柳戏题》诗,是专门描写当时植树情形的:
  
  柳州柳刺史,
  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
  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
  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
  惭无惠化传。
  
  在柳州任上的四年中,柳宗元为柳州人民开启了思想的天窗,也为柳州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柳宗元对柳州的影响极其深远,何止是千年百年?然而,柳宗元终因劳累过度,再加上本身的疮毒复发,于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一说十月五日)离开了爱他敬他的柳州人民,年仅四十七岁。
  柳宗元在去世前曾经留下“馆我于罗池”的遗愿,柳州人为了纪念他,特地在罗池湖边修建了一座罗池庙,以期永久瞻仰。到了宋代,柳宗元被追封为文惠侯,罗池庙也于宋崇宁三年(1104)改称柳侯祠。到了清代,扩建为柳侯公园。
  
  如今的柳侯公园除了柳侯祠外,还有罗池、柳宗元衣冠墓和柑香亭等景点。
  柳侯祠自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曾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柳侯祠的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宣统元年(1909)在原址上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葺,柳侯祠终于恢复了原貌,并有所扩展。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祠堂为清代风格,分前殿、中殿、后殿。祠庙坐北朝南,白墙青瓦,红棂飞檐,古朴庄严。祠堂大门上高悬的“柳侯”金字匾额,乃郭沫若先生的手迹。大门两旁的楹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乃由韩愈诗句集结而成,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
  柳侯祠的头进保存有自宋至今的历代碑刻二十余块,其中有两块碑刻最为醒目:右侧的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所刻原件,左侧的为清代的复制品。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便称此碑为“荔子碑”。诗赞柳侯,作者韩愈,书由苏轼,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堪为绝品,故后人亦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碑文如下: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挂孕Α6熘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糠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柳宗元的事迹为后人景仰,韩愈的诗为后人传唱,苏轼的书法为后人临范。真是名副其实的“三绝”。
  在柳侯祠内还有两口石井,引人注目。据记载,它们是柳宗元到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困难派人专门挖的。这是柳宗元功德于柳州的铁证。饮水思源,柳州人将会永远铭记于心。祠堂内高大的榕树让人不由得想起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诗句。
  柳宗元的衣冠墓位于祠堂的后面。柳宗元逝世后,遗体即被停放在罗池的西北侧,直到第二年,由他的上级兼朋友裴行立资助,才得以运回长安万年县(今陕西临潼)栖风原安葬。柳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们的恩人,在原来停放遗体的地方建起了一座衣冠墓。环绕着衣冠墓四周,青松苍翠,绿树掩映,这位伟大的人物,虽然遗体不在,但灵魂却永远留在了这块他难以释怀的土地。
  从衣冠墓向东,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亭子。红色的棂柱,青色的檐顶,在暮色的余晖里与祠堂遥相呼应。亭子没有什么雕梁画栋,简单的柱子,简单的飞檐,却恰恰能够让人联想到那位曾经在这座亭子里休憩的刺史大人。
  此亭名之为柑香亭,却没有发现周围有柑橘树。想来当初是有柑橘树的,而且每逢柑橘收获的季节,当地的老百姓都会摘几枚送给刺史大人品尝,又或者那些柑橘树本身是有灵性的,大人在的时候枝繁叶茂;大人不在了,也就日见枯萎了。没有柑橘倒是有竹子,清瘦有节的竹子恰与柳宗元的品性相仿。我喜欢这竹子,喜欢这竹子配这亭子。
  祠堂、衣冠冢、柑香亭,还有那片小竹林把一个罗池包围在中间。罗池不大,却常年清澈见底。一棵大榕树横卧在池上,似一条卧龙,简直把罗池仙化了。与柳宗元同时被贬放的刘禹锡曾经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罗池不大,水也不深,却有一条龙横卧其上,岂不是有仙有灵么?
  
  走出公园大门,回望公园巍然庄严的大门,门内的柳宗元的塑像傲然挺立。这位出生于黄河流域的伟大的文学家却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地处南疆的柳州,这是柳宗元政治生命中的不幸,却恰恰是柳州人民的大幸,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作者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
                           </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