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 P& ~( q
% l. o G/ R; H 蒙元皇帝18位皇后先后从这里走出 资料图片
( }% O; ]. ~( Q7 j5 O; }& W7 C) H , c( ?$ i( e G+ s0 [4 o- ]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贝尔湖一带,曾经生活着草原游牧民族部落――弘吉剌部,这是一个聪明能干,高雅富贵的部落,以盛产美女而闻名,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娶到弘吉剌部落的美女为荣。
~3 X) o* J5 F! O. O) @
& G T! F) B8 ]& G 弘吉剌部落原住地在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是蒙古部落中的一支,金史称其为“广吉剌”,蒙古秘史称“翁吉剌”,元史称“弘吉剌部”,是十二世纪前后蒙古高原上较大的游牧部落之一。 , b1 ^8 k4 R1 ]: [, h
) v7 @1 x5 k8 M8 G2 L" Q# O 与皇室的姻亲关系
2 T; `9 E3 o6 J! B( v P9 G
1 A& s$ |, m$ _. k. O! ~5 Y 记载弘吉剌的史籍很多,但多与呼伦湖和贝尔湖有关。
! A6 j- o! ]/ L" Y1 A; K7 L1 A, B% b' u) }
《蒙古秘史》写到:“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把阿秃儿自其舅族之诃额仑母家,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携铁木真以赴,行至扯克彻儿、赤忽儿古二(山)间,与翁吉剌歹,德薛禅相遇焉。”有资料考证,扯克彻儿和赤忽儿古山之间就位于今乌尔逊河西畔呼伦湖和贝尔湖之间。
, ^6 i, ~6 W$ O2 d I
( D! S9 P' f% [( e 法国勒内・格鲁塞著《成吉思汗》一书中写到:“诃额仑的娘家是翁吉剌惕部落下属之斡勒讷兀惕氏族人。斡勒讷兀惕人游牧于捕鱼儿湖一带。也速该父子二人行至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古山之间,遇着住在此地的弘吉剌部的另一位首领德薛禅。赫尼施教授曾考证,此二山即今阿尔丹一诺木山和杜兰豁拉山,位于兀儿失温河西畔阔连河与捕鱼儿湖之间。”
: \6 K* ^+ j/ Y- h( Q- ?, h+ X X4 X/ N% J
“兀儿失温河”指今乌尔逊河,“阔连湖”指今呼伦湖,“捕鱼儿湖”指今贝尔湖。这说明当年弘吉剌蒙古部落就生活在呼伦湖和贝尔湖之间。 5 f; D0 x! k2 X
! T! Z; w( G' p: ]. a$ V' z# u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蒙林研究认为,在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共走出18位皇后,16位驸马。
+ y* f* f6 }# n2 D9 X! Y; h9 S, \) t- v8 m4 @
刘蒙林介绍,1170年,铁木真娶弘吉剌部特薛禅之女孛儿帖为妻。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在封赏中,因特薛禅之子按陈攻城拔寨、浴血奋战之功,赐地弘吉剌部于海拉尔河流域。
" I7 `8 R& a7 C
) k3 [& P2 l# Q 1214年,成吉思汗又改封弘吉剌部于今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西北部一带,并先后封按陈为河西王和济宁王,并特下谕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从此,黄金家族与弘吉剌部结为世代姻亲关系。蒙哥汗、成宗、武宗、泰定帝、文宗、宁宗、顺宗的皇后都为弘吉剌氏。弘吉剌贵族有的被敕封为鲁王,也相继娶历代皇帝和宗王之女为妻。 ; M$ o" C: C3 H% Y6 R* A+ c
) v" Y3 Q7 r% ~
当年,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来的新娘就是弘吉剌部落的美女诃额仑,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哈敦察必也是弘吉剌部落按陈的女儿。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大汗忽必烈有四个皇后,都是非常美丽的女人。除了皇后以外,大汗还有许多妃子,她们都是从一个叫“弘吉剌”的地方选来的。弘吉剌的居民以面貌秀丽、肤色光洁著称。
: Y0 w+ m1 b% M w2 I& T1 H3 b, z4 X1 u: G# V2 U. o
甲戌分封
# s% j. L0 _+ t2 q1 o' l- C D* Q0 H4 t: D+ ]/ d) L
赤峰曾经是弘吉剌部的统治中心,在这里建藩府,这都与成吉思汗的“甲戌分封”有关。 " L% X! A) t/ z% i% \. O; B9 ]2 z
, }% O& ]( q6 B9 h3 P
弘吉剌部是大蒙古国攻金时期著名的“五投下”蒙古部落,1214年,成吉思汗驻营于迭蔑可儿(今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流域),将新附的漠南东部地区进行分封。弘吉剌全部牧地,东起哲里木盟科右中旗霍林河和扎鲁特旗,西北至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南至宁城县以北,几乎包括今赤峰市辖区的全部。弘吉剌部相继在领地内建应昌和全宁城,中书省皆定制为路。由于各领主封地大体呈南北向条带状排列,并由于这次分封发生在甲戌年,史料称其为“甲戌分封”。当时弘吉剌部被封为四支,分别为弘吉剌部部长、国舅按陈,以及按陈的弟弟册、火忽和按陈的儿子唆鲁火都,都各有封地,并被封为世袭的鲁王,属于诸王之列。四个领主及其后裔在其封地范围内建立了各自的投下城镇,现在已知并确定的按陈一系的投下城分为“夏都”应昌路和“冬都”全宁路外,按陈之弟册一系的投下城为阿鲁科尔沁旗白城古城,按陈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为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陈之子唆鲁火都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松山区西八家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