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 M1 e) I5 z, }3 k
+ ^, ~" u9 h5 c; h6 I! r+ V 赞皇县城西25公里处,是著名的棋盘山风景区,景区主峰为四相公寨,四相公寨现在是山峰名,而在古方志中,一直为营寨。明隆庆《赵州志》卷之二,“营寨”目下,赞皇四相公寨释为:四相公寨,昔唐天宝年安禄山叛,有唐相四人,易名避乱,故名。其山四面险阻,上平坦,因修石墙一周,铁门两座,墩台一座。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重修。《赞皇县志》乾隆版,四相公寨在卷之一“地理志”“山川”目下:四相公寨,在县西五十里,唐天宝中,有四相公避禄山之乱于此。 ' y0 b8 r6 e7 L6 _( q. l2 ^
2 @2 v: p5 N3 d 传说,这四位相公是唐开元进士李华和其子李翰、侄李观、堂侄李纾。
( C8 v+ V8 K" M5 r9 m% Z5 v: x" c
; X" u# R G% ]5 C 李华本赞皇人,写一手好文章,在朝为官。安禄山叛乱后,要授李华凤阁舍人之职,李华死活不干,安禄山就差人每天去找麻烦,李华没有办法,就用车拉着老母亲偷偷地从长安回到了赵郡赞皇老家。后又辗转到段里沟,为避免安禄山叛军和李唐的战乱和寻找,上了深山。在绝顶向阳处的山洞里安下身来。后来,独生子李翰不见了父亲,就约了两个叔伯弟兄李观和李纾,一路找到赞皇老家,找到了段里沟大山上。他们叔侄、父子四人,在山沟里、山坡上自刨自食,并在这一带办起了书塾,在水陆沟掌石崖根由当地村民搭起了一座书屋,一面自己苦读,一面教山沟里的孩子们念书。
& d _3 ^& `1 Y0 @4 z h) `/ G! j( [1 c F6 n, w. F
为了防备安禄山叛军的骚扰,李华带领子侄和当地村民在山顶上用石块筑起了一座营寨。除了教书文读书外,他们还在这里习武。李华与李翰、李观、李纾在这里隐姓埋名,只说是京里回老家来的,为了避战乱。他们四人在这里帮乡里育人不扰百姓,得到了山沟山民的爱戴,吃喝烧也不愁,山沟里有的是干柴清泉。父子叔侄在这里不仅苦读还写下了一些名篇,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被后人收进了《古文观止》。李翰、李观、李纾也写了大量诗文。李观其中有一篇称“宿裴友书斋”的诗,实际就是四相公寨生活的写照。
% c M, I' \4 s( X6 M/ ]# F: z9 w2 `$ Q8 o) O6 g
卧君山窗下,
) t/ l* z& [ ~. ]$ z' W4 X: z( p1 s/ x" P* }
山鸟与我言。 5 y; x3 f3 S& W$ z: C
% x/ J9 ? X$ H/ s# n
清风何飕飕, / m% K/ ]1 g) E3 e
; L; @' W% |9 p8 \6 c b 松柏中夜繁。 4 b- E+ A8 e% q Z4 D3 D
6 v% b0 E% _+ z
久游失归趣,
0 m% [9 \, Y* g0 C% ~' C2 D& f" [3 g6 L
宿此似故园。 , b9 c& \& j4 S) d& a& t7 |
* i: U" _2 n t; z8 K& T 林烟横近郊, 0 P8 d" I7 X/ u/ v9 z
7 v' m2 H: J D' ] 溪月落古原。
! b) ~0 z8 i# W" F/ q4 v w: a" F1 R. R
4 T! A, X5 l F 稚子不待晓, & n0 E& M% a2 i# s7 k
- D7 V( ^7 A: ~8 k* x 花间出柴门。
$ p) z6 u- |+ U; q- Q3 q2 b, M7 [3 g* y4 l8 d6 S
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李华带领子侄陆续回到了长安。李华曾任杭州司户参军。李翰官至翰林学士,为张巡曾申辩写表。李观也中了进士,官至太子校书郎。李纾官至吏部侍郎。
$ ~+ |' R2 s l6 _$ j3 C% B' Q7 J) [5 M" n8 T' d" z- a
这四个人被老百姓代代相传为“四相公”。他们占过的这座山就称作四相公寨;住过的山洞称为四相公洞。曾建过书屋的地方,称作读书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