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6|回復: 0

"满汉全席"原是阮元首创(图)

[複製鏈接]
延章 發表於 2010-5-6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06522246397676.jpg

3 L2 d6 {6 K% X: A& x6 Y0 ~
# b! G' x7 w  h, ]8 ~
满汉全席一角(资料图片)

3 F7 w& \) l. c+ K
% I" W- T' N) ~4 D; D1 C, X
    由孔府“府菜”翻新而成

) H( |8 Q1 k9 w8 i' p) M
* j6 A4 s3 o- o  }3 ]6 Q
    昨天,我市阮元家庙布展完毕。而记者了解到,久负盛名的名宴“满汉全席”原来就是这位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大儒阮元所创制的。而阮氏后人根据相关记载开发的“阮元文化酒”也已于近日正式面市。
; l" A1 M+ i# X4 h# T3 {. }! `4 x/ q/ D3 h* l0 L: U" Y
    接待乾隆兼顾满汉习俗
" N* A8 ]0 z" B! t; _& d6 r
3 U% Q* w6 n6 Q# l1 U0 V, l  s    阮元出任山东学政时,其时山东巡抚是人称“毕不管”的毕秋帆。毕秋帆见阮元少年新进,前途无量,且阮元断弦未娶,便为其牵线作伐。毕秋帆保媒的女家,就是山东曲阜孔子的七十二代后人孔璐华。
" e7 K" A7 Z" h! O2 m
7 ?# c* X% k- N. E+ R. T    清朝自定鼎北京后,为了讨好文人,加强其君主统治,极为尊孔,乾隆每到曲阜孔庙祭礼,必下榻孔府。孔府接待贵客自然以吃喝为第一要务,何况孔夫子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馔非常讲究,一套“府菜”大筵席,可达一百三十六样,并定期朝贡。) p9 U0 k# X  I5 x. W

! i" Y: N, z4 ?2 d# H! M    孔小姐下嫁阮元时,随孔小姐陪嫁过来的,还有四名厨师。这些厨师个个身怀绝技,深谙孔府烹饪之奥秘。阮元后来仕途一帆风顺,做到如他自书的门联那样:“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由于历任重臣,俸禄充裕,阮元重用着一大批清客幕宾。这些文人雅士除了帮助阮元翻古纸、究仓籀、勒金石外,亦有佳肴小乐。加之内有名师主厨,外有雅士品味,此时的阮元在饮馔上也就不断花样翻新。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曾以府菜为基础发展出一道席面,虽不及府菜规模,但也远远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于这种席面能兼顾满汉人员的习惯,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满汉全席”。/ X. j0 M! U' `% k0 O, L

0 y5 p3 F# k: I( U    由此可见,而今流传的“满汉全席”,便始自阮元。  b, C8 T# E$ e, I) m# N0 d7 T& h
7 C0 K: X9 i9 |, d3 u4 O% b
    阮元文化酒将飘香古城6 W: q/ k( z+ ?) V7 {  a2 a
$ Z2 l, H' S, o' _
    据阮氏后人阮锡安介绍,相传,阮元在清朝嘉庆年间漕运总督任上,查勘运河河道途经宝应时,欣闻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德成烧酒坊出产的美酒在江淮一带颇具名气,为解途中之乏和兴趣使然,请随船同往的妻子孔璐华前去酤酒小酌。
7 X. O: q0 i: u5 u6 t8 w3 h$ c# ^1 N7 |2 g2 l' w
    孔璐华不仅精于诗琴书画,而且深受孔府家酒的谪传,亲自用夫君拿出的青铜酒器将德成烧酒坊的酒重新配制。一日阮元悠闲之余欣然品饮,当即吟道:“民腾善气春如海,官有清声酒亦贤”。" M6 H' z: d& _8 _" Q% K

: `; u& }: m. R8 q2 k' p    正是受到此故事和满汉全席的启发,阮氏后人开发出纪念阮元的文化酒,并已于近日面市。
, W3 g% H* R6 [
; h0 Y5 {: ~; l' }1 o    小故事  T( o3 y  _& `& B' ]
2 m8 m; [# ]+ A1 R
    一首“眼镜诗”博得乾隆宠

) z# o8 k+ y# ]( ]3 A6 H! {* m" m
6 B( i$ C0 h# }; V$ }* ~3 C    扬州人阮元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二十三岁时会试运捷,入翰林院任编修。清代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才的机关,凡正途(科甲)出身的仕子,进入翰林院乃日后飞黄腾达第一步。) A1 L- Y! `. |  Z. ]
/ }  Y" B; X9 d0 G8 h! i% \' ]
    阮元少年得志,进翰林院没过几年便遇上了“翰詹大试”。大考试题由乾隆亲自命题。题目为《眼镜》,限押“他”字韵。这个诗题对那些泥古不化的夫子们,显得非常生僻艰涩。因为眼镜在当时的清代并不普及,古人诗文中均未提及,何况“他”字又是险韵,雪上加霜。而阮元诗作得最好,他的诗中有一联是“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乾隆大为赞赏。原来乾隆此时虽年逾八旬,但仍耳聪目明,不戴眼镜。阮元用“四目”、“重瞳”的典故来恭维他,意为乾隆可比尧舜,察人看事,非常清楚。无须借助眼镜。因此,乾隆高高兴兴地提拔他为一等一名。考了第一,阮元遂由编修升为“詹事府少詹”(正四品官),不久便外放为“山东学政”(与巡抚同级从二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