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3|回復: 1

[训诂学] 说文解字:“丙”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2-6-27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钱江晚报
201262795617564.jpg

昨日,工作人员将打捞出水的梅园石搬运至考工作平台。

由于水下能见度太低,前两天“小白礁I号”水下考古央视的直播被迫提前结束,水下考古队也因此放弃了打捞计划,宁波市民期盼的梅园石未能成功出水。 
  昨天是象山小白礁I号水下考古直播的第三天,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梅园石出水了。这个千呼万唤的宁波宝贝,终于首次亮相央视的镜头。
  央视第三次直播,终于拍到了梅园石
  “今天的能见度,比之前好,水底接近一米了。”昨天9点左右,考古队员发现,海水很清澈,可以看清楚五排梅园石裸露在沉船的表面。 
  有这样的能见度“打底”,三组一共六名考古队员,携三台水下摄像机下水,开始做水下测绘、梅园石的出水清理等工作。
  早上9点02分,一名考古队员带着全面罩,接过水下摄影机,跳入了水中,直播开始。
  随着镜头不断深入,东海黄黄的泥沙展现在镜头前,这是24米深的海底了,硕大坚硬的一块块石头,显得特别醒目,这就是梅园石。
  考古队员说,每一块梅园石尺寸应该是85×65厘米,厚度约有5-8厘米。“这些梅园石,经过了初步加工,排列的那么整齐,说明是准备卖的货物。”考古队员分析说。
  梅园石怎么出水?这也成了昨天直播的“重头戏”。
  考古队员说,由于石头在出水的一刹那,浮力消失,文物重量会突然感觉增加。
  为此,队员们在海上搭建了临时打捞平台,通过小型吊机将梅园石提取。
  早上9点38分,一排梅园石被吊机拉到了平台上。第一块出水的梅园石,呈暗红色,表面很粗,被放入了临时搭建的超大“浸泡池”,有60厘米宽,80厘米长。
  “我们会对梅园石进行测量、拍照,等全部文物出水后,会留下一部分梅园石,铺在沉船遗址的底部。”考古队员说,沉船能保存至今,全靠梅园石。
  据他透露,挖掘完后将会对船体用沙袋、梅园石进行回填保护。
  昨天的水下发掘,新出水了四件文物
  昨天的水下直播,除了梅园石,在沉船遗址的东南角还出水了四件文物:三个青花瓷碗和一个五彩罐盖。三个青花碗,两个表面残缺,一个相对完整,底部都打着“嘉庆款”;出水的五彩罐也相对完整,盖子表面以绿色为主。
  考古队员分析说,这次出水的五彩罐应该是套罐,估计有五个一组。另外,还出水了一些瓷片,根据器形推断,可能是茶碗的残片。
  到了昨天下午,水下能见度下降,考古队员开始清理出水的文物,包括用工具清理文物表面的贝类等。
  通过这次的水下直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水下考古,对于文物处理的一系列流程:先用“手扇法”清除表面的淤泥,接着用量尺进行测绘,再摄像留念,最后文物出水。
  古沉船或是明清时期的运输船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直播中,镜头还第一次拍摄到了沉船的船板、肋骨等,这对剖析沉船的模样,包括对于那个年代造船业的发展,有了实物分析的物证。
  伴随着一件件文物相继出水,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猜测这艘船的样子。
  “这应该是鸟船。”象山石浦杨氏古船坊的传承人杨雪峰说,根据目前的图像、实物资料了解,这艘船应该是明清时期宁波地区常见的运输船,长度约30米左右,宽约6米。
  宁波市文保所研究院林士民,也同意这一说法。鸟船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浙东沿海所特有,既适合在南洋航行,也适合在北部海域行走。
  随着象山的小白礁Ⅰ号被发掘,再算上之前的四条沉船,正好代表了唐朝、北宋、南宋、清几个朝代的造船工艺,也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印迹。
  通讯员 徐学敏 记者 邹洪珊/文 盛高/摄

        来源:钱江晚报     
 樓主| 家邻 發表於 2007-6-11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华文教育
200761116182266.jpg

丙字最早是指“鱼尾”,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说:“鱼尾谓之丙”。这个本义早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一般借为指天干第三位的名称,即“甲乙丙”的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