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0|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论谐音禁忌的文化心理透视(1)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2-8-24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方教育
论文摘要: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行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谐音禁忌又是一种基于注意强化的心理而建构起来的修辞文本模式,它能够引发接受者的“不随意注意”,并在“不随意注意”的导引下走向“随意注意”,从而加深对修辞文本的理解和印象。
  论文关键词:语言 谐音禁忌 传统文化 注意强化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塔布”(Taboo),它的本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由此转化为“禁止”和“抑制”,汉语中称之为“禁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中对此曾有过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禁忌是人类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习俗。《西游记》第三十四回写到一个老魔头,他有一件法宝(葫芦),他叫一声某人的名字,如果那人答应了,这件法宝就会把他吸进葫芦里。在今人看来,这样的故事已披上了一层浓重的神话色彩,但在古人看来,这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依附在人的名字上的,因此,要把灾祸降于这个人,只需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或者再加上某些必要的东西――例如他的生年,再加以某些特殊的处理――例如用符咒作难他,灾难就会降临此人。由此可见,在传统观念中,人名或者说一种特定的语言就成为与实在事物相对应的一种符号,对符号的诅咒作难就等同于对对应事物的诅咒作难,语言,具有了一种神力,在人类的发展演化中成为一种让人恐惧又被人崇拜的对象,于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产生了语言禁忌。人们禁忌某些语音,甚至不愿发出或听到某些与被禁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导致了谐音禁忌的产生。
  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心理学认为,回避行为就是人们有意识地避免那些不愿接受,甚至厌恶的事件或事物在自己面前出现或将它降至次要地位,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利刺激的行为。谐音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以“岁岁平安”来避忌打碎物体的不吉利便是谐音禁忌的一个例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追溯它的本源,不难发现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1、巫术原理:
  谐音禁忌体现了对语言的崇拜习俗(更多地体现在语音上),这种对语言的魔力崇拜表现在多个方面,突出表现在语言之“名”与语言之“实”的关系中。当人们把语言的“名”完全等同于语言的“实”时,作用于语言(包括语音)上的任何力量就完全等同于作用于实际事物上的力量,这是一种原始的巫术思想。“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一种语文巫术或其流变而来的俗信。语文巫术是基于语言与文字的领悟崇拜而成立的,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他们相关联或由它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这正如“行法”时,巫师所念的“咒语”、“口诀”,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一样。基于同样的理解和心态,当某种事物或行为需要规避时,首先在语言上避忌它。于是在许多民俗事象中,出现了诸多谐音禁忌,例如在婚俗中,添箱贺礼忌送钟、伞,添箱贺礼乃是结婚礼俗程序之一,送“钟”谐送“终”,“伞”谐“散”,这两种事物的谐音都不吉利,因而是需严格忌讳的。这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凶邪事件的回避,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谐音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此外,谐音禁忌也暗合了民间“同声相应”的巫术原理。根据巫术原理的观点,同声相应,这个“声”包括事物名称、俗称或其他命名,只要同音或谐音,就有互谐的关系,从而相互发生作用与影响。例如,渔民和船夫忌讳“陈”、“帆”、“箸”等字词,“陈”、“沉”相谐,“帆”、“翻”相谐,“箸”、“住”相谐,这对行船都是不吉利的,因而同声相应,同声相谐,自然有了同声相讳,于是将“箸”改称“筷子”,取其“快”意。上述几组词,虽然不同义不同形但同音,互谐顺理成章,意义的转化水到渠成。犯了共同的禁忌,而有了别称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种语言膜拜与同声相应的巫术原理的产生不仅与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阶级压迫深重,人们不得不屈从于大自然,屈从于“命运”等等政治的、经济的因素相关,更与思维发展水平低下和社会心理定势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语言本身也是生产手段之一,是团结氏族成员,促进社会发展最有力的工具,是集中狩猎或抗敌时唯一能使所有人统一行动、密切配合的武器。于是人们充分肯定语言的力量并无限夸大语言的力量,语言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幻想,甚至被认为是祸福的根源,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做铺垫,语言膜拜和同声相应才自然而然地产生,谐音禁忌也才随之而出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