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 (记者 冯国)习惯了高堞厚墙的中国古代都城形象,你能想像得出2300多年前地处中国西北的秦国都城竟是“水环河绕”吗?然而最新考古调查与发掘表明,秦国早期都城雍城长时间自然河流环围,后来夯筑城墙延续了“以水御敌”的功能,堪称2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北水城”。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说,通过2012年度的考古工作发现,秦国都城雍城长时间以四周的雍水河、纸坊河、塔寺河以及凤凰泉河形成环围。由于当时河水丰沛,河谷纵深,自然河流便成为主要城防设施,城内布局则是“顺河而建、沿河而居”。这种“城堑河濒”的实景都城,堪称2000多年前中国的“西北水城”。
位于陕西凤翔的秦都雍城遗址总分布范围达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组成。通过多年的考古工作,雍城遗址的城址区获得诸多重要发现,但许多细部内涵仍不清晰,尤其对有些发现尚存争议。
主持陕西省凤翔县秦雍城遗址考古工作的田亚岐说,通过此次对雍城城址及其周边地理环境考察发现,城内布局顺应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制约与摆布。由于雍城西北高,东南低,加之从北部雍山一带的水流通过白起河及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使当时的雍城成为“水”中之城。河流成为当时城内便捷的水上通道,河堤沿岸往往有临河道路,同时城内各条陆路之间又有纵横交错的相互连接。
田亚岐说,调查发现当时临河而建的聚落形成多个相对集中的片区,沿河而居则方便地利用了向河中自然排水的功能。同时,通过地下引水管网将河水引向城中各个区间,用于诸如作坊生产、聚落生活以及苑囿池沼用水等。
在“以水御敌”之余,秦都雍城什么时间筑起了高大的城墙呢?根据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雍城墙体夯土内发现了秦国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2000多年前《史记》中《秦本纪》记载的“悼公二年,城雍”的筑城记载是可靠的,也就是说秦国在建都雍城近200年之后才正式构筑高大城墙。
田亚岐说,以往诸多考古发现无法证明早期秦国有筑城墙的实例,而从秦公陵园兆沟的发现中则形成了当时以大河、沟壑作为城周环护设施的观点。实际上,这种“以水御敌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设施的情形,与秦人早期建设的礼县大堡子山、圆顶子山秦西犬丘城的防御体系如出一辙。战国中期,列国形势突变,攻伐谋略成为主流思潮,秦国在原“以水御敌”基础上再构筑城墙,加上因筑墙取土所形成的沟壕,从而形成了都城的多重防御屏障。
除了堪称“水城”的重要发现之外,考古人员还在秦都雍城城址东区发现一处大型宫室建筑和三处相对集中的聚落遗存等,这对研究秦都雍城早期的礼制建筑和社会阶层划分以及战国时代“国人”的社会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