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5|回復: 0

重庆明代衙署监狱遗址或超6万平米 呈四合院构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3-4-1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重庆晨报
“这是全国发现的首个明代衙署监狱遗址,对研究明代监狱的形质提供了考古依据。” 
  “我们一共发掘了1万余平方米的面积,在这里,从宋代绵延到民国时期的重庆城行政中心揭开了冰山一角。”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说,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判断,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这个延续千余年的行政中心,面积应该远远不止现在看到的万余平方米,而是达到了6万余平方米。
  当年的巨大石墙,历经数百年岁月,如今只剩下残存在泥土里的一米余宽基座。石墙围起的4000余平方米范围内,偶尔可见被层叠其上的后代建筑挤压得变了形的青石板。建于明代的这个建筑用来做什么?昨天,指着电脑上的三维复原图,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说,它就是明代重庆城的监狱所在地。袁东山表示,在刚刚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上,考古队员们不仅发现了南宋时期重庆城的行政中心,还发现了明代重庆城的衙署监狱。
  为什么说这里是明代监狱?
  袁东山说,这是三峡博物馆内绘于1888年的《重庆府治全图》复制品的“功劳”。“在这张地图上,老鼓楼旁就标注有‘监狱’二字,通过考古现场发掘的遗迹进行判断,图上所绘监狱的模样和考古现场发掘的地基走向完全相符。明清的衙署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建筑,就是从明代开始就修建完成的监狱所在地。”
  明代监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木质构件已经无迹可寻的情况下,袁东山依据目前发现的残存石质遗址作出推测:“我无法推断监狱的围墙有多高,但可以知道,监狱一共由两堵石墙围成,外墙厚约1.5米,内墙的厚度也达到了1米多,它们围起的面积大约有4000多平方米。”
  在两堵石墙围起的遗址内,考古队员们还发现了四散分布的青石地板,根据测量,这些青石都被打磨成了80厘米长宽的正方形。袁东山说,这些青石就是明代监狱的地板。
  通过电脑的三维技术,考古专家们复原了这个明代监狱的大致样貌―――从上往下俯瞰,监狱呈长方形的四合院构造,前后各有门房进出,“两个门房内的房间是狱卒们进行看守的地方。”
  在两个门房之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通廊建筑。袁东山说,在建筑中央的4米余宽通廊两侧,就是狱室所在,“这些狱室中间应该是用木桩隔成了一个个单独的房间,我们目前只能根据史料推断,最大的房间应该有10余平方米,而且内墙之上应该只开有狭小的窗户以供空气流通。”
  其他发现>
  衙署保卫室有近200平方米
  南宋时期重庆城行政中心的大门究竟在哪里?袁东山说,就是附近的高台所在地,“由于历史变迁,高台目前只剩下了一半的面积,据遗址走向判断,它的另一半应该在如今的解放东路绵延向江边。”
  在这座残存的高台上,考古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个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建筑遗址,袁东山说,这个建筑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保卫室,“它应该是对称而建,只是另外一边的房间已经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袁东山说,衙役们在这里对外进行警戒,同时,官员们也从两个“保卫室”中间的通廊进入衙署内部。
  巨大寺庙遗址也在附近
  从空中俯瞰老鼓楼遗址,在南宋建起的衙署范围之外,还有一大片的发掘现场,在这里,考古队员们找到些什么?袁东山说,这是南宋时期重庆城中心的一座寺庙,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指着电脑上的复原图,袁东山描述起这座堙没在历史车轮中的寺庙轮廓。
  寺庙由两座大殿和其后的放生池及两排厢房构成,大殿的规模有多大暂且不论,光是放生池的面积,就达到了数百平方米。“从寺庙的地理位置及规模可见,在当时的重庆城,这座寺庙的香火一定不差。但可惜没有文献资料记载,它的名字及供奉我们无从得知。”袁东山说。
  相关新闻>
  老鼓楼遗址全貌
  将可像网游一样逛
  从目前老鼓楼遗址剩下的建筑遗存,普通市民很难想象当时衙署的风貌,但年内,考古专家们将采用来自英国的最新三维技术,复原老鼓楼遗址在宋明清三代的全貌。
  袁东山说,不仅如此,专家们还将把在这里发现的每一个重要建筑点和文物的数据全部进行扫描,并依据历史资料还原,“届时,市民可以指挥电脑上的小人,走进遗址,360度参观整个衙署。”
  今年内,三维还原的老鼓楼遗址就将现身于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市民们免费参观。而在老鼓楼遗址公园建成之后,这些三维技术还将被搬进公园之内,让市民们能够站在遗址之上,穿梭时空去欣赏重庆绵延千年的行政中心风貌。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来源:重庆晨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