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84|回復: 0

[医药临床] 《本经》 黄芪功效释义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8-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黄芪“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生用,盐水炒,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本经》)


热毒壅盛之疮痈疖肿非黄芪所主。然久治不愈之痈疽,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黄芪自能补养气血而托毒生肌止痛。曾治一乳腺肿瘤破溃,脓血淋漓而气色惨淡,以大剂黄芪人参汤服六十余剂而创口始敛。凡烧烫伤之中后期创面难愈,骨折难愈合者,笔者常以大剂量当归补血汤治之。此亦研究本经所得。也常用此方于妇科崩漏失血及一般血气虚弱之证。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认为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系久败疮类。前者必于疏肝健脾方中加黄芪,后者则用黄芪、生地榆、木香、赤芍为方,确有愈合胃肠溃疡之良效。


大风癞疾,笔者未常见,然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病则临床多见,一般辨证为风热湿毒证,然用清热祛风,除湿解毒方常无效验,笔者用黄芪赤风汤或防风通圣散加黄芪则每有良效。


痔之所生,在于元气本亏,血气不足,湿热之邪始能下坠大肠,血脉郁而不行,筋脉横解而成痔,补益元气最为重要,清热除湿次之,石玉书先生有方治内外痔:


炙黄芪24克,焦术12克,山药18克,炒槐花30克,银花15克,制乳没各9克,泡参30克,当归12克,炒黄柏9克,厚朴9克,马齿苋30克。


补虚二字内容甚多。黄芪补益之性于临床,可用于阳气、血气之亏损者,方如当归补血汤、黄芪人参汤、黄芪附子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更可用于虚实错杂之证。东垣清暑益气汤、石玉书先生家传益气解毒汤等,笔者最常用于多种慢性迁延性感染。


凡表虚之证,常自汗畏风,经常感冒。笔者有一方:黄芪15克,泡参30克,熟地30克,山萸肉9克,仙灵脾15克,防风9克,虎耳草12克。此方补益卫外阳气,固表止汗之作用类同于玉屏风散而略胜之。


黄芪补虚之能最显现者莫如补阳还五汤,此方黄芪用量二三十倍于诸活血化瘀药。用于中风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笔者用于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常加服马钱子为主药之仿九分散,确可大补气血,长肌肉,推动瘀血以行。大量黄芪并无升提血压之弊端,反因调节之能而使之略降。若黄芪量少,本方则少效。


凡幼儿之病多因少阳生气不足或不条达也。黄芪能生发少阳之气,增加幼儿御邪之力,故常可用之。然阴虚有热者,痰气相壅者,无论幼儿或成人,皆不相宜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