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9|回復: 1

[中医理论] 〖内外伤辨惑论〗升阳益胃汤升清降浊祛湿热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4-25 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文中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食不消等症状的描述似参考〖难经〗。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

    临床辨证的要诀之一在于『合参』。四诊合参,脉症合参,病症合参,以及天人合参等等。没有『合参』,也就没有『辨』。

    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虚在脾胃,实在湿困。倘值夏暑,可能是清暑益气汤证。如值秋令,湿热退而燥气行,则不可能是清暑益气汤证。

    中医临床是不可能离开『四时』的,没有与四时合参的中医标准化是不符合中医临床的。

    脾胃主受纳、运化、化生气血、升清降浊。辨析脾胃状态,多从饮食、大小便、精神气色三大方面考察。

    肺主皮毛。辨析肺的状态,气机在皮毛的布化与出入是否正常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脾胃虚弱,受纳、运化不足,则『饮食无味』、『不欲食』、『食不消』。运化、升清降浊失司,则『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气血生化不足,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兼见肺病』。

    肺气不足,不能布化于皮毛,温煦皮毛不足,则『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肺气不足的原因是脾胃之气不足,阳气不能上升外达,因此说『乃阳气不升故也』。

    升阳,包括使阳气『伸』,也包括恢复中焦气机升降。益气,既包括补益肺气、胃气,也包括运脾和胃。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二两,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独活、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药(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羌活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三钱,黄连一钱。上咀,每服称三钱,水三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或加至五钱。

    秋主降,『秋旺』指秋降太过。治疗以春升药治其秋降太过,因此说独活、防风『辛温泻之』,泻其太过。

    病本内伤脾胃,肺金本虚,为什说『秋旺』?

    肺金虚是指脏气不足,秋旺是指正值秋令。天人相应,外界之秋降助体内之秋降。不足宜补,故用黄芪、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太过宜泻,故用独活、防风、羌活、柴胡之类。

    因时而补,是基于内伤不足而言,如春季补肝、秋季补肺等等。

    从药物组成分析,升阳益胃汤由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半夏、茯苓、独活、防风、羌活、白芍药、泽泻、黄连组成。

    所加药物实际上分为两组:一组是升清药,独活、防风、羌活;一组是降浊药,半夏、茯苓、白芍药、泽泻、黄连。

    两组药合用,在升清降浊的同时有治疗湿热之功,实针对上文所说的『湿热少退』。『少退』不是『全退』。

    本方主要针对肺脾气虚,湿热内滞,中焦升降失司而设。

    本方也可以看作由六君子汤加黄芪、独活、防风、羌活、柴胡、白芍药、泽泻、黄连而成。

    本方与六君子汤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恢复气机升降的药物。

    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论到升阳益胃汤时说过如下一段话:『东垣论饥饱劳役,阳陷入阴,面黄气弱,发热者,当升举阳气,以甘温治之。此真卓识确论,为治阳虚发热者开一大法门。唯方中辄用升、柴,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在东垣必能明辨,当病而投。后人若执定此法,一概施之,则误人不浅矣。』

    此段话从临床中来,学东垣而误人者并不鲜见。但读这段话总感觉有不太合适之处。一是,东垣用升、柴并不是治疗发热。如升阳益胃汤用独活、防风、柴胡、羌活相伍,都不是为治发热而设;二是,中医临床从来没有任何一法可『执定』,可一概施之。学东垣如此,学他人也如此。

挽手叙旧 發表於 2016-5-25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是一楼,我坐沙发,楼下抢板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