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77|回復: 0

[中医理论] 谈『肺气不和令鼻齆』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2-2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鼻齆之人不闻香臭,临床常以外治法和局部疗法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然司外揣内,因鼻乃肺之外侯,故肺之偏虚、偏寒、偏热均可导致其气机、津气、血气的不和,从而令人鼻齆,如以肺论治,使『肺和』,往往对治疗鼻齆具有指导意义。

    〖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可见肺与嗅觉关系密切,〖内经〗的这一理论,后世医家亦多有发挥,对嗅觉障碍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肺气『和』与『不和』】

    〖黄帝内经〗认为『和』是一种动态协调的平衡状态。〖素问·五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就肺脏而言,肺气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说明肺的气、血、津液彼此协调共济的正常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机和、津气和、气血和三个方面,气机和则肺之呼吸均匀协调,卫气得以宣散;津气和则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正常;气血和则宗气充沛,血液循行有序。肺气和与不和取决于肺的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和谐,肺气和是肺的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

    〖内经〗认为病因具非特异性,都有致病与非致病二重性。六气、情志、饮食、劳逸等因素能否致病,取决于这些因素作用于肺后,与内环境的『和』与『不和』。肺能适应则和,和则不病;肺难适应则不和,不和则发病。而肺气失和主要包括肺气虚、肺气失宣而卫气不布的肺寒以及肺气郁而化热的肺热。但无论病变机制如何,都离不开『失和』这一共同基础。〖内经〗因而提出了『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基本原则,将恢复肺的『和合』状态,作为治疗的最终目的。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

    肺主鼻,鼻为肺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在窍为鼻。』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呼吸、助发音、主嗅觉,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为肺之外窍。肺主呼吸,而鼻是呼吸的通路,肺通过鼻与自然界相贯通,鼻在上,下连咽喉,直贯于肺,为气体出入之通道,能助肺行呼吸。鼻主嗅觉,鼻的嗅觉功能须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宣扬,肺鼻互利,则鼻窍通利,能知香臭。

    在经络上,虽手太阴肺经循行不经过鼻,但『肺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不仅联络肺脏,且其支脉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即在此处。〖会元针灸学〗曰:『迎香者,迎者应遇,香者芳香之味,香气近鼻无知无觉,刺之即知。』可见肺与鼻在经络上联系密切,特别是鼻的嗅觉功能与肺关系密切。正如〖黄帝内经太素·脏腑气液〗所言:『肺脉手太阴正别及络皆不至于鼻,而别之入于手阳明脉中,上侠鼻孔,故得肺气通于鼻也。又气有不循经者,积于胸中,上肺循喉咙而成呼吸,故通于鼻也。鼻为肺窍,故肺气和者,则鼻得和气,故鼻知臭香。』

【肺气不和令鼻齆】

    肺虚『鼻齆』 〖灵枢〗曰:『肺虚则鼻塞不利,和则能知香臭矣。』〖证治准绳·杂病·鼻〗进一步解释道:『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在治疗上『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补中益气汤之类是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则生化乏源,母病及子,肺的升清功能亦受到影响,血气不能上于面而走空窍, 邪塞鼻窍而不闻香臭,宜补中益气汤之类培土生金,治病求本。

    肺寒『鼻齆』 〖证治准绳·杂病·鼻〗:『鼻塞久而成 ,盖由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上焦壅滞,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齆也。』在治疗上『内服芎藭散、山茱萸丸。外用赤龙散、通顶散、雄黄散、黄白散、通草散。』风寒外袭,客于肺卫,肺气矢宣,头面不荣,再加上寒性凝滞,津液结聚,气不得利,故鼻塞而不闻香臭。治疗上应予以辛温发散、解表通利之属。

    肺热『鼻齆』 〖张氏医通·鼻〗提到:『鼻为肺窍,肺家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有寒有热,暴起为寒,久郁成热。』〖证治准绳·杂病·鼻〗也提到『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肺经素有火邪,寒伤皮毛,气不得利而壅塞,气郁化火,热壅清道,气不宣通,鼻塞不闻香臭,治法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先以白芷、香豉、羌活、防风、紫苏、细辛、辛夷之属散表,后以酒炒芩、连、姜汁炒黑山栀、生甘草、石膏、薄荷之属清火自愈。

【病案举隅】

    周某,男, 78岁,退休工人。2011年11月20日初诊。因嗅觉障碍4年余就诊。嗅觉消失4年余,鼻塞,鼻内干燥感,倦怠乏力,短气,动则加重,既往有哮喘病史,遇冷则发,舌红苔花剥,脉沉细。辨证为肺气不和、络脉痹阻、鼻窍不通。当宣肃肺气,通络开窍:辛夷15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白果15克,麻黄10克,地龙15克,生晒参10克,白术10克,苍术15克,附片6克,神曲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2011年11月27日):服上方,自觉稍知香臭,鼻塞减轻,余同前。舌红苔花剥,脉沉细。效不更方,气阴两虚当虑,上方酌加黄芪、山药。

    三诊(2011年12月4日):继服上方, 嗅觉自诉恢复正常,鼻塞消失,近两日天气转凉,偶有咳喘,舌淡红苔花剥,脉沉细。嗅觉复常,但气温变化,外寒引动内痰,导致哮喘复发,当补益肺肾,化痰止咳,固本收功。改用膏剂以图缓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黄芪50克,生晒参10克,黄精20克,白术20克,白果15克,麻黄5克,枣仁15克,浙贝15克,桑白皮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5克,麦冬15克,款冬花15克,黄芩10克,山药20克,菟丝子15克,龟胶10克,鹿角胶10克,煅龙牡各15克,神曲10克,薏苡仁15克,枸杞15克,蛤蚧一对,收膏。

    2012年2月6日电话随访诉嗅觉正常未见复发。

    按:嗅觉障碍患者的治疗有两大着眼点,一是恢复嗅觉,二是预防复发。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抓住主要病机,坚持用药,别无他途。本案依据患者嗅觉消失的症状和以往对嗅觉障碍基本病机的认识,辨证为肺气不和致鼻窍不通,一方面以辛夷、白芷、苍耳子宣通鼻窍,直达病所,另一方面以麻黄、白果、地龙调和肺气,尤其是麻黄的应用十分巧妙,正如〖本草正义〗所载:『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滇南本草〗更是直接认为麻黄能『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达到疏达肺金,保全清肃而鼻塞自通,能闻香臭之目的。最后加以生晒参、白术培土生金,以取效。后据哮喘遇冷发作,以定喘汤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定喘汤对症治疗,缓解咳喘症状复肺之宣降之性,龟鹿二仙胶填阴补精,益气壮阳,补肾益肺,以防复发。

    综上所述,肺为娇脏,又通过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被邪侵,不耐寒热,易至『不和』,肺气不和则肺失肃降,气上逆则鼻窍壅塞,气不通畅,则嗅觉失灵至鼻齆,此即〖素问·五藏别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类证治裁·鼻口症论治〗:『鼻别香臭,不闻香嗅者,病在肺』之所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