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 22 日 周 五
今日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在中国,人们对于冬至从来都是重视的,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先民就已经通过观察太阳测出了冬至。
自古至今,冬至的别名,尤为多。一名日南至或南至,因为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了一年的最南端,古人称『冬至之日,日南极』。陆游有一首〖辛酉冬至〗,开头就写『今日日南至』,并表示自己家贫,这个节日就简简单单过了吧。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又因为这一天白昼最短,故称日短。清人刘孚翊的冬至诗,写得百感交集,年复一年过,日短既指冬至,又包含对年岁流逝的慨叹。 至日示舍弟 清·刘孚翊 历历经过事,昏昏醉梦中。 江湖愁日短,天地泣途穷。 佳节因人过,伤心有尔同。 平生忧患意,何处问苍穹。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古人认为是阳气初动,借用曹植的话来说,就是『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故冬至又称一阳生、阳生或一阳节。杨万里过冬至就说是过『一阳生』。 至后睡觉 宋·杨万里 匆匆又过一阳生, 睡恰浓时梦忽惊。 帘幕深沉人四寂, 阶除点滴雨三更。 灯摇芒角开成晕, 风吸窗棂过后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 如何不肯唤天明。
因古人认为冬至开始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又称冬至为阳回节。何景明的『阳回节』,就是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 冬至 明·何景明 至日哦诗野水滨, 乍晴天气最宜人。 檐前白日不觉晚, 山下寒梅俱放春。 远客盘餐还偶共, 故园风俗自须亲。 病来又见阳回节, 鸣玉何由拜紫宸。
除此之外,冬至还有冬节、天正、正冬、履长等等别称,均富有寓意。
冬至来了,春天想必也不远了,于是古人过冬至,会带有一种喜悦与欢欣。朱淑真的冬至,就是梅花悄悄开、春意将近。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 六琯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 参差又欲领春来。
韦骧则在冬至期间出去游玩,欢喜冬至美景。
冬至三日游水南诸寺 宋·韦骧 曦轮飞上宿云收, 晚出城南趣适幽。 六寺连延行复道, 一溪萦绕泻寒流。 世情共喜新阳复, 仙境聊成极目游。 不以篇章记登览, 此时清兴若为酬。
当然,又因为冬至靠近年尾,一年又将过去,古人过冬至,就常常产生思乡怀远之情。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民间更是热闹地欢喜、过节,就和我们过元旦一样,这样的日子必然是和亲朋在一起才有意思,于是远行在外的白居易就愈发感到孤寂。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杜牧也是在他乡度过了冬至这一天,思乡思亲之念也就越发浓重,托人向兄弟传去自己的音信。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 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 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 疑是松窗雪打声。
杜甫更是因为年年冬至都客居他乡,更有一种愁苦和感伤。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于是乎,这样一个日短的日子,思念也就越发悠长了。相较而言,苏轼的冬至日能见到侄儿,可以说是幸福了。 冬至日赠安节 宋·苏轼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凋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自冬至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数九寒天』,古人有数九的习俗,从进入冬至开始,每九日为一个『九』,数九九八十一天,便『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燕归来。
故此,古人有画九的习俗,用画图来记录九九的进程,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被称为九九消寒图。具体的做法是画梅花一枝,共有八十一片花瓣,每天为其上色,『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清代出现了写九,选取九个九画的字,用双钩空心字体画到纸上,每天填一画,八十一日后完成,比较常用的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字里行间是对春天的盼望。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