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 X) U5 d4 f3 s
5 F4 G5 S$ Q# x O/ A* W
3 @3 U) B |) d. { 曹雪芹在最后近十年的时间亲自修订的《红楼梦》手稿,都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在手稿的字里行间,写下了许多朱砂批语。脂砚斋的批注被称为“脂批”,这种抄本就是“脂本”,都是由手抄过录而成,全部以曹雪芹亲修手稿为底本,书页上保留又砚斋的朱砂批语,它不朽的价值就在于脂砚斋的批注,这些批注就像一把钥匙,总是在曹雪芹才思奔涌、故设迷局时,它就会把读者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之地,去领会字里行间的丰厚味道。
3 H* g9 v% S! J' F! @
9 }! d1 ?: \9 A5 \+ y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两条临终绝笔似的批语,写在曹雪芹所题“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眉端:“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这两条批语明显是作者的未亡人的口气,由此可以看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患难伴侣。
) d. G l+ }5 j* `; L7 N8 @" S6 @' v/ J2 b, ?* ~8 T! L3 T0 E: N! N, V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和敦敏的诗中说,曹雪芹死后有遗孀在世,她正是脂砚斋。脂砚斋在批注中指明,曹雪芹死于壬午(1763年)除夕。后来张家湾出土的“曹雪芹墓石”上确有“壬午”的纪年。脂砚斋在甲午年(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尚在人世,却已风烛残年。脂砚斋和曹雪芹感情深厚,曹雪芹去世后,脂砚斋并没有停止对红楼梦的批注,她以不断批注红楼梦来寄托自己对曹雪芹的怀念。“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正是脂砚斋在曹雪芹去世后的悲苦心境。
! N/ h0 e' ^3 m! W5 p8 b" J# ^7 v
脂砚斋应该和曹雪芹从小青梅竹马,脂批中许多言辞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红楼中写到史湘云设螃蟹宴,宝玉叫拿合欢花浸的酒来喝时,脂砚斋批道:“作者犹记矮幽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叹叹!”曹雪芹写史湘云住处有合欢花酿酒并非凭空虚构,而是以二十年前他和脂砚斋曾一起酿制的童年往事写成的,曹雪芹不但没有忘记这温馨的童年往事,还把它写进了《红楼梦》,留下一段永远美好的回忆。脂砚斋对此也记忆犹新,足见她和曹雪芹之间青梅竹马的情愫。第一回甄士隐家被烧时有段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所谓“南直召祸”,应是入狱和抄家之祸。曹雪芹了解脂砚斋的身世,脂砚斋对南直召祸的隐情更是一清二楚,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批注。“南直召祸”直接导致了家道衰落,导致了脂砚斋的身遭离乱。对这段伤痛的往事,脂砚斋耿耿于怀,多处流露,她第十三回在“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句上批道:“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伤哉,宁不恸杀!”抄家之后,七零八落,一片萧条,发出“树倒猢狲散”的感叹,在情理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