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52|回复: 4

[道学研究] 太上感应篇

  [复制链接]
洛阳丹华 发表于 2009-11-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辜,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相关帖子

 楼主| 洛阳丹华 发表于 2009-1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虽是道教书,却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它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类似于佛教多善积德、慈悲为怀的精神,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则体现了儒家伦理。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亦以“扰乱国政”,“违逆上命”、“用妻妾语”、“违父母训”、“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为恶行的准则。可以说,《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显示出北宋时期道、佛、儒三教合流的趋向。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而这也是佛、儒、道共同的观念。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对象征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都视作恶行;而“无故杀龟打蛇”也会引起“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楼主| 洛阳丹华 发表于 2009-1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感应篇(译文)

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于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命的多少。一旦减寿紧接着就会贫困,处处都会碰上忧愁和患难。人们厌弃他;刑罚与祸殃也会跟定他寸步不离;吉祥喜庆想得也得不到;凶神灾星不断降祸给他。待到寿数被削减完了,堕入三恶道,悔之晚矣!还有主人生死夭寿的三台神和察人善恶的北斗神,他们在人头上,人若犯有罪过,就即刻录入恶籍,根据罪过轻重,削减其寿命,或十二年,或百日。更有住在人身上的三尸神,每到庚申日(天神断决事的日期),便到天上去,禀告人所犯罪过。家中的灶神,月末那天,同样会上天告人罪过。总之,大凡人犯下过失,根据其过失的大小,削减其寿命,长者十二年,短者百日。这些过失,大大小小共有好几百种,人要想得长寿,必须先行警觉不犯这些过失才行。
  凡顺乎天理、合乎人心的善事,就应去身体力行;凡逆乎天理、违背人心的恶事,就应警觉不做。
  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之间,也不应偏离正道;即使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不应明知故犯。
  人应当不断地积累功德。仁慈为万善之本,所以,人应以仁慈的心去周济贫苦,放生戒杀。为臣,对君应尽忠道;为子女,对父母应尽孝道。兄与弟同气连枝,所以,兄对弟应当友爱,弟对兄应当恭敬。人先修身,以善为本,做出表率,然后,才能去感化旁人。人间不幸属孤儿寡母,值得怜悯;尊老爱幼,人间美德。昆虫和草木应予爱护,不可随意伤害。若遇别人行为不端,应劝其改恶从善;若遇别人遭遇灾祸,应给予帮助解救。当遇到别人作善事时,应生欢喜心,促其成功。当人有困难时,或疾病,或死丧,或饥寒,或逋欠,此时应竭力相助,勇往不疑。当人遇危难时,或覆舟失火,或家破人亡,或遭人坑害,此时应鼎力相救,绝不应瞻前顾后。待人应具有平等心,不应动唯恐人得、宁使人失的念头,应该不妒人得,不喜人失才对。不宣扬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见人作恶事时,应加以劝阻;见人作善事时,应大肆宣扬。人应知足,不论兄弟分家,或与朋友分钱,当辞多就少。受到侮辱时,不生怨恨心;受到宠荣时,应生惊恐心。当人真心立善,去掉了贪吝心时,给予别人恩惠,不会要求报答;送给别人钱物,也不会事后追悔。被称为善人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富贵都属于他,各种邪魔都远离他,神灵也会保护他,凡是他所想办的事情,一定会成功。人诚心行善,久而久之,善信而终可成神仙。想成为天仙,就应积累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成为地仙,就应积累三百件善事。
  若是人起心动念不合义理规矩,或者待人处事常常违背事理。这些都是迷误所致。比如把做坏事当成是能干;无慈悲心,随意残伤毒害生灵;阴谋陷害善良的人;阳奉阴违,暗中轻蔑欺瞒君主和父母;以较慢、奚落的言行对待自己的老师;以下犯上,对待上级,缓急不相依,利害不相顾;无故欺骗无知识的人;讥讽诋毁自己的同学;待人毫无诚意,甚至对待自己的同族亲戚,也要无中生有妄加污蔑,阴谋相蒙假意相欺,故意刁难,向人揭露他们的隐私,这是非常不道德的;待人接物,使气任性而又尖酸刻薄,天性乖僻而又自以为是;狂妄奸猾的人,待人处事总是爱将是非颠倒,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与道义不合;为上者作恶,往往为了邀功请赏,不惜让其下属作出牺牲,以别人膏血换取自己功名;为下者作恶,常常为了迎合上级意图,奴颜婢膝,百般谗媚奉承;得旁人恩惠不知报答,私仇小怨常记在心;当官的视民如草芥,横征暴敛,漫不经心,又好大喜功,任意更改国家政令,危害百姓;奖赏不义的人,无罪的人反倒受刑罚;为一己私利,图财害命;搞垮别人,取而代之;诛杀已经降服的人;贬斥打击正直的人;倾压排挤贤能的人;欺凌威逼孤儿寡妇;贪赃枉法,授受贿赂,曲直颠倒,无罪者定有罪,有罪者定无罪;轻罪重判,对无罪的人见而生恨,无故加刑;明知自己有过错,却不愿改正;知道是善事,却不愿去做;自己有罪责,却又诬陷他人;阻止技艺流行;诽谤嘲笑圣贤及著述;侵害凌辱有道德的人;射猎飞禽走兽;震惊潜伏在地下的虫类及栖息在树上的鸟类;填塞虫穴和破坏鸟巢;伤害兽胎和击破鸟卵;幸灾乐祸,嫉妒别人,希望别人犯过失;破坏别人已成之功;但求自身安乐,让别人处于危险境地;让人吃亏,自己得便宜;以自己坏的偷偷去换别人好的;假公济私,徇私误公;剽窃他人成果;掩盖别人的优点;尖酸刻薄地丑化他人;揭露别人隐私使之难堪;设陷阱害人从中取利;挑拨离间别人的骨肉至亲使之分散;强夺别人珍爱的东西;帮助他人作恶事;仗势欺人,作威作福;侮辱人家,凌驾于人;任意糟蹋、破坏别人的庄稼;阴谋破坏他人婚姻;发了不义之财而骄横跋扈;侥幸逃脱惩罚不知廉耻;冒认功绩,推卸过错;偷梁换柱嫁祸于人,卖假货坑人;沽名钓誉;包藏祸心;挫伤别人的长处;庇护自己的缺点;以势压人,恶霸作风;纵容恶人杀伤无辜;不思纺织苦,遍身绸罗犹裁剪不止,不按照礼仪任意烹宰禽畜,浪费粮食,使众生劳苦;为谋取他人财宝,使之家破人亡;决堤放火,毁人房屋财产;嫉人之功,阴谋捣乱,让人家事业半途而废;故意损坏别人工具,使其束手无措;见人荣贵,愿人流放贬谪;见人富有,愿人倾家荡产;见有漂亮女人便起淫念;欠人财物,愿人早死;有求于人未得答应,就诅咒仇恨他;见人受挫折,便挑剔他的不是;见人残疾、五官不全、相貌丑陋便耻笑他;见人才能超群就贬低他;刻木人埋地下,用符咒把人害死;使用毒药杀伤树木;憎恨老师教人过严,不顺从父兄;强行求取非分的财物;一贯明夺暗抢;靠掠夺发家;靠钻营升官;赏罚不公平;无节制地享受安乐;苛求虐待下属,威胁恐吓别人;事不称心怨天尤人;咒骂风雨不合人愿;或暗中挑唆、或东西播弄、或包揽衙门、千方百计让人家打官司,以便从中渔利;拉帮结派,趋炎附势,明争暗斗,结交狐朋狗友之类;轻信妻妾言语;违背父母教诲;喜新厌旧,薄情寡义;口蜜腹剑,表里不一;对财物贪得无厌,聒不知耻;欺骗上司,中饱私囊;编造流言蜚语,诽谤清白无辜的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辱骂神灵却标榜自己正直;弃正道投效邪门;背弃亲友厚待外人,薄父母厚妻室;为一点琐碎争端,动辄指天作证;为掩盖自己卑劣行为妄指神明可鉴;布施以后又后悔;借人财物抵赖不还;妄心贪求分外的名利;舍生忘死不遗余力地谋求富贵;货色恋淫毫无节制;貌似仁慈而其心险毒;把变质的食物,虫咬过的食物,肮脏的东西送给别人吃;用旁门邪道来迷惑一般群众;小人贪利,短斤少两,造器坑人;以假充真,贩卖假货假药,造假银币,以谋取暴利;逼良为娼,卖良为奴;编设圈套,设计玩弄愚笨的人。于酒色财气贪得无厌;在神前诅咒发誓,表白心迹;好酒贪杯,悖理乱行;骨肉至亲之间相互争吵忿恨;夫妇之间,男的不忠诚善良,女的不明礼贤淑,丈夫与妻子不和,妻子不尊重丈夫,男的常常夸耀自己,女的常常妒忌心重,男的对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过分亲热;对儿子不是迁就就是苛求;女的在公婆面前又多简慢失礼;对祖先之灵殡殓无礼,居丧无制,拜扫不勤等等;在下者对上命不从,公然违抗;做事限于衣食车马饮酒赌博;人存外心就会臣欺君、子逆亲、妻背夫、兄弟朋友互相倾轧;怒而自己咒自己又诅咒他人;出于私心,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跨越水井和炉灶;从食物和人身上跳过去;堕胎和残害婴儿;心术不正做事不经,好盗邪淫,无所不为;在月终年底唱歌跳舞;在清晨初一呼叫发怒;向北方吐痰撒尿;对着炉灶歌咏哭泣;以及用灶中的火点香,用肮脏的柴草作饭;夜晚起来,赤身裸体;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几天施行刑罚;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阴阳交接之气为虹霓);随便指日月星三光;长久地观看日月;春天烧山和打猎;向北方咒骂;无缘无故杀龟打蛇。
  诸如此类的罪恶,三台北斗神君还有三尸神等,都要根据其罪恶轻重来削减其寿命,寿命被削减完了也就死了。死有余辜,还会祸及子孙。
  对那些靠势力威逼敲诈勒索而发财的人,司命神便会以其妻子儿女家人来抵偿,让他们一个个死亡。否则,就会有水灾、火灾、被盗、遗亡、疾病、官司等事发生。以此抵偿非分所得。还有,冤枉杀人的人,只不过交换武器自杀而已。获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好比用腐肉充饥,用毒酒止渴,不过暂时得一饱,顷刻就会死去。
  心中起一善念,虽尚未行善事,而吉神已附其身;心中起一恶念,虽尚未做恶事,而凶神已附其身了。
  如果有人以往做过恶事,后来自己悔改了。所有坏事都不再做,所有的善事都认真去做,久而久之,一定会获得吉祥善庆的。这就叫做转祸为福了。
  因此,吉祥的人,他的语言善、目光善、行为也善。一天做三件善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福给他;凶险的人,他的语言恶,目光 恶,行为也恶,一天做三件恶事,行之三年,上天一定会降祸给他。
  总结起来,就是劝人去做那语言善、目光善、行为也善的大善事罢了。
 楼主| 洛阳丹华 发表于 2009-11-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太上感应篇也是佛教徒要学习的一本书,还有弟子规和了凡四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09-1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儒家学说中,尤其强调五伦纲常,认为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界限分明
只是强调职责不同,未有说是等级差异,这是近现代追加的——因为等级二字是现代汉语里的词语。
《太上感应篇》实际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显示出北宋时期道、佛、儒三教合流的趋向。
儒家不是宗教,而是社会普行之伦理行为守则,也就是人类社会关系学说理论。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而这也是佛、儒、道共同的观念。
神与鬼相对,指人类精神的阴阳二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