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1|回复: 0

[汉语词典] 浅析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1)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1-2-2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近年在国内兴起的“中国文化语言学”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双向交际文化语言学派”、“社会交际语言学派”、“全面认同文化语言学派”。这三个学派在观点上有一定的差异,有的甚至是对立的。例如“双向交际文化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游汝杰认为应该从生物、物理、信息、人文这几个方面来研究语言的性质。虽然“人文”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得从生物、物理、信息这几个方面找寻客观依据。而“全面认同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申小龙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他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重视“意合”,也就是特别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而对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持否定态度,基本排斥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对现代汉语的形式的分析。  
    由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形式为依据,因此在高一虹的《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差异与理解》这本书中,申小龙的专著的英文译本受到了奈达先生的激烈抨击。  
    一、形式、社会和心理  
    “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过问语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尽管如此,两者都是以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分析为基础。而申小龙则更加重视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基本抛弃“形式”的研究。因此引起了冲突。  
    例如这段话:  
  “这种以逻辑事理显示语法结构和脉络的意合方法和以人的主观感觉来体验认同语言组织的“神摄,,方法,都说明汉语语法是一种需要人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语法,而不是像西方形态语言的语法那样可以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形式标记分析的语法。汉语的这种主体性强、人的因素突出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语的人文性。”  
    奈达先生的评价是:  
  “什么是逻辑事理的‘脉络’?无法让人理解。”  
    奈达先生无法理解逻辑事理的“脉络”,这是因为这个“脉络”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无法从形式上进行分析,所以让人感觉无从着手。在西方语言发展史上,马泰修斯证实并发展了法国古典学者亨利・维尔(Henri Weil)于1844年完成的《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的启发,发现了句子中的三种成分:主位、过渡、述位。并且,他认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是已知信息,至少是在特定情境中十分明显的信息。”述位是“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如果说主位、过渡与述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个“脉络”。那么不同的人对这种“脉络”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韩礼德在分析成人话语中的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时,也采用了“主位”和,’述位”这两组概念。但是认为主位所表述的是已知信息,述位主要表述新信息,有时也可以表述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组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