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0|回复: 0

[论史] 盖世英雄项羽的军事生涯(6)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1-12-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凤凰网
决战
非常可惜的是,对于这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争,史书留给我们的文字记载是比较少的,不过,比起国史中大多数战役的记载,是要详细得多的。
巨鹿之战战役进程在《史记》中主要记载在如下四处: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张耳陈余列传》
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黥布列传》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张释之冯唐列传》,这是一条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史料,巨鹿城之所以能坚守,李齐功不可没。假如没有李齐的坚守,章邯可能先攻陷巨鹿,再扫荡城北的各路人马。没有了各路诸侯对于秦军的牵制,对于楚军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当时项羽劝谏宋义及早过河救赵。
整个战役是分几步走的,第一步,项羽派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军队过河,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同时多次袭击章邯的甬道,打击秦军补给线。
可能有人要问,陈余几万军队都不敢去攻打秦军,这区区两万人马怎么敢虎口拔牙呢?
在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秦军的态势。从历代战史来看,围城作战的部队,一怕内外夹击;二怕粮草不继。
先说内外夹击,为了防止这个,就得有大部队掩护围城部队,这是章邯在外围为王离围城部队威慑诸侯的原因。项羽在渡河前就说过:“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再说粮草不继,谈这个问题首先必先了解古代的后勤制度。在古代战争中,补给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就地征集补给,包括从敌人那里夺取补给品;一个是从后方运输。
就地补给是有限度的,假如一支军队在一个地区驻留,它在这一地区能驻留的时间取决于所夺取的粮食储量,如果在当地没有粮仓的话,与集中的、庞大的军队的粮秣消耗相比,当地粮食储备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粮食消耗完,该军队就必须转移,这对于在行动中作战的部队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长期围城和对峙的军队来说,经常移动是不可能的,因此它必须依赖后方补给。
从后方运输得看情况,假如采用陆路运输的话,效率是非常之低的。陆路运输采用的要么采用牲口驼运,要么采用牲口拉车,要么采用人力,这都取决于道路的好坏。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如是谈到从后方运粮的困难:“凡是军队出发,(怎样)在敌人那里得到粮食,是最要紧的事务了。运粮不但开销大,而且情况不容许走远路。我曾经计算过,一个人背40升米,一个士兵自己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负担一个士兵的军粮开销,一次可以走18天……3个民夫负担1个士兵的军粮开销,一次可以走31天(120升米,前6天半4个人每天吃5.3升,然后减去一个民夫,给他4天的粮食,后面17天三个人每天吃4升米,又减去一个民夫,给他9天的粮食;最后18天,两人每天吃2.6升米加干粮)把回程算在里面,只能往前走16天(前6天半每天吃5.3升米,中间7天每天吃4升,后面11天和回程每天吃2.6升加干粮)3个民夫负担1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了。如果出兵十万,辎重部队要占去三分之一,能真正参加战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已经要用30万人运粮了,再要增加就难了……如果用牲畜车辆来运粮,那么骆驼可以运201升,马和骡子可运100升,驴子可运67升。比起人运来,虽然运得要多而消耗要少,但是(路上)不能按时喂养和照顾,牲畜很容易消瘦死亡,一头牲畜死了,那么就要连它所背的粮食一起扔掉,比起用人运粮来,好处和害处各居一半”。
与之相反,水路运输就要高效得多,《张仪列传》里曾谈到:“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一只船可以运载五十个士兵以及这些士兵三个月的补给,而且船只行动迅速,一日可以行三百里。
由此可见,一支强大的军队要在一地停留较长的时间,通常必须有水路运输通道。一支与驻地居民和资源之比很大的军队,除非拥有方便的水上运输,并有可供船运的丰富补给,否则只能经常向新的地区机动。
我们再把视角转回巨鹿战场,秦军30多万人集中在巨鹿附近,巨鹿附近的粮食早就被他们消耗光了,他们必须依赖后方的补给,所以才有章邯修筑连接黄河的甬道,来补给王离的围城部队。其补给路线应该是从成皋附近的敖仓顺流而下,到达巨鹿附近,然后经甬道到达巨鹿。
我个人猜测,英布所统帅的这两万部队,基本都是轻步兵与轻骑兵,这种部队行动迅速,能够迅速的组织进攻和脱离战场。章邯需要保护这条漫长的补给线,他的兵力虽然很多,但是他的主力部队行动较为迟缓,基本不可能在英布进攻甬道的时候前去支援,至于他的机动部队,虽然具备和英布所部一样的速度,可是他并不知道英布的军队从那个地方进攻,而且古代通讯并不发达,遭受进攻的地区很难第一时间将情况通知给章邯,等到这些部队赶到战场的时候,英布大半已经远去了。如此反复,英布才能多次绝断秦军甬道,而自己的军队却没有遭受多大损失。这种情况,就跟匈奴人袭击汉朝边境类似,匈奴人利用机动优势,袭击汉人边境之一点,由于汉朝人边境线漫长,所以袭击的军队对于防守的部队有绝对优势,一旦汉朝人组织部队前去支援,匈奴人又跑远了。
利用轻装部队插入对手补给线上进行袭扰,以断绝对手补给的战术在战史上并不少见,实施的条件一般是两个:己方拥有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对手有一条稍微漫长的补给线。不论我的猜测是否合理,项羽作战的第一步都是袭扰章邯的补给线、在试探性进攻中大致摸清对手的虚实,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王离军乏食”。
关于项羽的进一步行动,史料就有出入了,以《张耳陈余列传》来看,项羽是先击败外围的章邯,再联合诸侯围攻了王离所部;可是《项羽本纪》却说“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张耳陈余列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项羽破秦的明朗的线条,可是《项羽本纪》则显得十分的模糊,我认为项羽的作战步骤应该是以《张耳陈余列传》为准,这样比较符合军事常理,只有先击败外围的章邯,才能去围攻王离。
如果以《张耳陈余列传》为准,那么《项羽本纪》里说“至则围王离”是怎么回事情呢?我认为,这应该是太史公出于文学性考虑,把“围王离”放在了前面。
太史公在叙事的时候,有时候出于文学性或叙述方便考虑,偶尔会把一些事情的叙述顺序颠倒。试举我目前所发现的如下两例。
《秦始皇本纪》上说:“夏,章邯等战数s,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根据此段文字顺序看,王离的被俘仅仅在章邯投降之前,而根据《秦楚之际月表》,王离被俘在二世三年一月,章邯投降项羽在三年七月,两者足足隔了半年之久……
《魏豹彭越列传》里曾说:“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馀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根据此段文字顺序看,立魏豹为魏王的时间在章邯投降项羽之后,也就是二世三年七月左右,而根据《秦楚之际月表》,立魏豹为魏王在二世二年九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