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9|回复: 0

[史学]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4)

[复制链接]
沙舟 发表于 2012-3-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魏应麒先生《中国史学史》:“古人作述,‘外为贤者,内为本国,事靡洪纤,动皆隐讳,’(《史通・疑古》)虽使是非纷淆,真伪无别。关于此例,更仆难数,《史通》中《疑古》《惑经》二篇,即详言其事。《疑古》举十条以示其怀疑,《惑经》列十二例以表所未喻。(《史通・疑古》、《史通・惑经》)问不蹈虚,谳皆切实。于是知几从而断之曰:‘为史之道,其例有二。何者?书事记言,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详言之,即采辑时范围不可不广,否则无以见其会通,难以言其博洽;而撰修时诠择不可不严,否则将不辨其是非,何以明其真伪。故知几以为二者虽‘前后不同,然相须而成,其归一揆。’(《史通・史官建置》)此采辑史料既宜广而又当诠择之说也”。[20]


    吕思勉先生《史学四种・史通评》:“此篇(笔者案:《疑古》篇)于经学虽疏,然其论史眼光,自极精锐”。“此篇(笔者案:《惑经》篇)宗旨与前篇同,而不如前篇之可取。盖前篇论经所载事之不足信,虽乖经义,有裨史识。此篇专攻《春秋》体例之不合,而又不达《春秋》之例,则悉成妄语矣。”


    又其《广疑古》篇:“刘子玄疑古之说,后儒多訾之,此未有史识者也。[21]


    钱穆先生《中国史学名著》:“刘知几对于古代的中国史怀疑,他说:‘倘若魏晋宋之帝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易是’,这样一讲,就对全部历史泛起了一种虚无的看法。那是一种极刻薄、极轻浮的虚无主义。人物无贤奸,历史无定准,特别是到了近代,我们讲历史的人,又特别喜欢疑古,‘疑古’成为近人治史一大运动。刘知几《史通》这部书,遂成为近代人之同调,近代人之先觉。中国古人早巳如此讲了,岂不为近人一安慰、一鼓励。刘知几《惑经篇》说:‘春秋之义所未喻者七’,又说《春秋》有‘五虚美’,《春秋》并不这样好,只是后人虚美了它。又说:‘王充问孔,论语备见指摘,而春秋杂义,曾未发明’,他很高兴王充《论衡》里的《问孔篇》对《论语》加以许多批评,而恨他没有批评到《春秋》,他是来补充王充而批评孔子《春秋》的。”[22]


    李宗侗先生《中国史学史》:“唐以后修史者,外采取刘氏议论,然评者常反对疑古、惑经两篇,因两篇中对于古史不只有疑惑,且对孔子之春秋有甚多批评,而认为左氏在三传中皆合周典。在清代以前,人固可以评史,而不可以论经,刘氏之受反对固其当然。然现在观之,六经皆史,则以批评史书为目标之史通,自然可论及春秋以及其他古史。”[23]


    程千帆先生《史通笺记》:“王充作论衡,于书虚、语增、儒增、艺增诸篇,亦已有所穿穴揭发。子玄生世,适在汲冢群书出土之后,思想又深受仲任之启示,则其书为此论也固宜;而为之开脱者,乃转属俗儒之见,未足以语夫子玄之史识也。”[24]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