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4|回复: 0

[史学] 齐楚两国为什么坐而待毙被秦灭亡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0-11-1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浪网读书频道
从公元前二三○年到前二二五年(秦王政十七年到二十二年),秦灭韩、赵、魏三国,还把燕赶到了辽东。对于这四国,只有赵,秦用了气力,其余都象采成熟的果子一般,没有发生过什么麻烦。关东六国,只剩齐、楚两国了。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军大举进攻楚国,到公元前二二七年才完全平定楚江南地,前后经过了四年的战斗。楚实在是秦最大的劲敌。



    我们讲楚的灭亡,应当先回过头去看看战国末年楚国的情况。我们在《 屈原》篇中讲到公元前二七八年郢都失守,楚顷襄王迁都到陈。现在就从这里说起。

    楚国并没有就此一撅不振。两年以后,楚国用东部的军队收复了长江以南的一部分失地。以后五十年中,秦再也没有大举进攻楚国。

    顷襄王死后,考烈王即位(公元前二六二――前二三八年在位),用春申君黄歇执政。春申君的封邑本在淮北,后因淮北靠近齐国,不适宜做封邑,换了江东吴的故都。后世有人说黄歇的封地在上海,其实上海市区战国时还没有成陆,是根本不可能的。

    春申君执政时,楚国的国势有点中兴的样子。楚国曾和魏国救赵,解邯郸之围。公元前二五六年,楚兵灭鲁,夺取了这个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然而楚国统治者的内心,对秦极为害怕。尽管秦多年不进攻楚国,考烈王为了避秦,竟迁过两次都。公元前二五三年,从陈迁到巨阳(现在的安徽阜阳北)。公元前二四一年,楚参加了最后一次合纵运动。赵将庞(xuan)率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被秦兵打退。这年是秦王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参加合纵是春申君的主意,失败之后,考烈王对他很不满意。楚怕秦国报复,再迁到寿春(现在的安徽寿县),用旧都的名称叫郢。这种做法很可笑,巨阳和寿春,相去不过二百里,大致相当于步兵三天左右的路程,秦兵能到巨阳,自然也能够到寿春。也许他们以为寿春在淮河南岸,多一重保障,但这又怎能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呢?

    从考烈王两次迁都来看,楚人的立足点是避秦,不是抗秦。考烈王怪春申君搞合纵,更是怕惹事的观点。一个国家不发愤图强,只想避敌、不激怒敌人,是苟安的办法,只能静待屠刀落到头上的日子。楚人当年就是这种样子。

    其实楚国失掉郢都、巫郡、黔中以后,仍是一个大国。灭鲁以后,他拥有现在的江、浙、皖、赣四省以及山东南部、河南东南部、两湖东部(其中浙、赣南部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较差)。楚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出动一百万左右的军队。春秋时的吴人、越人是天下精兵,楚有了吴、越旧地,自然也得了勇敢善战的兵士。

    楚的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

    现在还没有发掘到楚国东部大城的城址。但是,春申君封邑的建筑物,西汉时司马迁还亲眼看见过,他忍不住赞道:“我到楚国,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大极了!”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当时吴地的城市是颇为壮观的。

    楚国用黄金制造货币。安徽、河南等地都有“邹爰”、“陈爰”出土,在一大块的“金爰”上,铸上有“黔爰”等字样的小印,多数是每大块十六个小印,但也有十七、十八、十九个的。楚国的金币还有金饼、金质黾贝。此外,还有铲形的银布币、铜贝。从这些货币和以前讲到的“鄂君启节”等来看,楚的商品经济是相当发达的。

    楚国的文化更是可观。屈原《天问》提到大量的古史传说、神话故事,相传是他看了楚王庙堂上的壁画而写的,这可能不确实,但楚国流传着那么丰富的传说,却肯定不成问题。湖南先后出土了两幅楚帛画,上面那个御龙而行的人物显录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帛画,把天上、人间、地下都画上了,这无疑是继承了战国时的楚国绘画。

    屈原的长诗(赋)在先秦时期独放异彩,宋玉等人继承他的诗体,也写有一些好的作品。这样精彩的诗歌,在其余六个大国里都没有出现。念这些作品,要用“楚声”才特别动听。西汉还有人会用“楚声”吟诵。这也是楚文化的特色。



    楚国在开矿、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古代江南出产金属矿物,很有名气。楚国能用金银造币,没有资源,根本不可能做到。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楚国铜矿遗址,战国矿井深五十米以上。楚国的铁兵器一向有名,现已发现的最古的钢剑就是春秋末年楚国的产品,这在以前已经提到了。其他手工业品,如丝织物、漆器等,楚的产品都极精美,现在已有许多出土的实物可以证明。

    楚人不做一点兴国的工作,几乎是坐在那里等待灭亡。然而秦要灭楚,仍旧很不容易。公元前二二五年,秦王政问王翦,灭楚要用多少兵力。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问少壮派的李信,李信说二十万人就够了。秦王就派李信、蒙恬领兵二十万攻楚。

    李信、蒙恬分兵两路,李信攻平舆(现在的河南平舆北), 蒙恬攻寝(现在的安徽临泉),大破楚军。李信东进,又打了一个胜仗,掉过头去,向西靠拢蒙恬军。楚兵跟在他的背后,经过三日三夜急行军,追上秦军,一个猛扑,大破李信军。侵入楚境的秦军损失太大,只得撤走。这是秦军许多年来不曾有过的失败。

    秦王政没法,只得再去求教王翦:王翦坚持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只得应允。王翦临走,向秦王要了多处田地、房屋、园池,说要给子孙做产业。到了函谷关,又派几批使者去要良田美宅。有人批评他太过分。其实他是有用意的。六十万人是秦的全部兵力,秦王多疑,多要田宅是表示并没有政治野心,使秦王不生疑心。

    楚国听得王翦前来,也出动全部兵力,抵御秦兵。王翦到了前方,命部下构筑工事,采取守势,不准出战。楚兵屡次挑战,他都不理不睬,只给兵士吃饱睡好,养足气力。过了许多日子,王翦见兵士没有事情好做,经常练习投石、跳灰,作为消遣,知道兵力已足,可以用了。

    这时已在公元前二二四年(秦王政二十三年)。楚兵见秦兵久不出战,以为王翦根本不想进攻,觉得不需要把大量军队驻扎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开始向东面转移兵力。王翦抓住这个战机,突热进攻,攻占楚旧都陈,进到平舆,大破楚军。楚国大将项燕收拾残部,向东退到蕲(qi,现在的安徽宿县东南)的南面,被秦军追到,激战阵亡。楚军的有组织抵抗从此基本结束,但各地的零星抵抗还继续进行,否则秦军征服全楚就不必再费许多时间了。



    公元前二二三年,秦军打破寿春,俘获楚王负刍,灭了楚国。又过了一年,秦军平定江南,完成了征服全楚的战争。

    战国历史上常有“出其人”的记载,就是攻占了城市,把里面的居民都赶到别地方去。战国后期这种记载少了,特别是秦灭六国,都是在短期间占领大片土地,不大可能这样做。但是秦国各级统治者,包括小小的差役在内,都把六国的人看做被征服者,在征发他们服劳役、兵役时,常常加以虐待。这些情形,历史上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统一是好事,但统一以后,六国从失掉权势的贵族到贫苦的人民,都有强烈的反秦的感情。这在楚国,有一位南公,说过一句名言,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有人说是三户人家;有人说是指昭、屈、景三族;有人说是指在现在河南淅川的一个小地方,我看很可能是一句双关语,兼有一、三两层意思。总之,南公是说:不论楚被打击到什么程度,总会起来报仇雪耻。他的话说对了,秦朝末年,起义亡秦的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不都是楚人吗?然而楚国毕竟没有再建,其他各国也没有再建,因为人民要统一,不要分裂;人民不要暴政,要得到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环境。

    楚亡以后,还有一个齐国。齐国的统治者很是愚蠢,他们眼睁睁看着五国相继灭亡,竟以为与自己没有关系。公元二二一年,秦兵突然从燕南下,齐人还没有考虑应该怎么办,秦兵已经进入临淄,灭掉了齐国。

    就这样,战国时期结束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