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8|回复: 0

[论史]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服色改易(4)

[复制链接]
酒满茶半 发表于 2012-5-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汉学网
注释:

[[1]] 《汉书・律历志》记武帝元封七年公孙卿、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武帝令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等运算转历皆是基于认为正朔是天象、人事协调的象征而进行的。《汉书・武帝记》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正式决定了汉代的正朔服色,从此确定了汉王朝的这一整套表征。

[[2]] 《后汉书・光武帝o》:“壬子,起高R,建社稷于洛,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李贤注:“h初土德,色尚S,至此始明火德,蒙谐啵服色于是乃正。”又《后汉书・律历中》记建武八年朱浮、许淑等云历[朔]不正,宜当改更。元和二年章帝下诏,以《河图》、《帝命验》、《春秋保乾图》等图谶、纬书为据实行四分历,是以正历法为手段求天象、人事和谐的继续。

[[3]]《淮南子・齐俗训》“夏后氏……其服尚青;殷人……其服尚白;周人……其服尚赤”高诱注。

[[4]]汉的德改变了三次。先由张苍定继承秦的水德,见《汉书・律历志》;而后从方士公孙臣说改为土德,见《汉书・郊祀志》;再后来改为火德;《汉书・高帝o》赞:“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t有秦、x、梁、G之巫,世祠天地,Y之以祀,M不信哉!由是推之,h承蜻\,德祚已盛,嗌咧符,旗蒙铣啵f于火德,自然之,得天y矣。” 又《汉书・律阎尽贰妒澜》:“h高祖皇帝,著o,伐秦^周.木生火,故榛鸬隆!本咛蹇刹慰脊蓑‘铡段宓轮帐妓迪碌恼治和历史》,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

[[5]]正朔即年、月之起始。孔颖达《礼记・大传》疏“改正朔者,正^年始,朔^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奈沂几摹9视眯码S寅丑子所p也”,按三统说,不同王朝得不同的统,应分别以建寅、建丑、建子之月为正月,详下文。

[[6]]《宋书・礼一》

[[7]]《白虎通疏证・三正》:“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按三统说,夏为人正,汉亦为人正,因为三正相复,故汉以十三月为正,即以建寅之月为正。

[[8]]参见金春峰《两汉思想史》第129至135页“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9]]参见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96年。

[[10]]今文经学排定的六经次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古文家的排列次序是按六经产生时代的早晚,今文家却是按六经内容的浅深,见朱维铮主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第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1]]见《全后汉文》卷八十四。严可均辑《全后汉文》郑玄《六艺论》亦采用古文经的次序排定六经。

[[12]]见朱维铮主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第9页“今古文学同异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3]]《全后汉文》卷八十四。

[[14]]《后汉书・郑玄传》。

[[15]]《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

[[16]]董仲舒《天人三策》:“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见《汉书・董仲舒传》。

[[17]]《汉书・郊祀志》记鲁人公孙臣上书建议改正朔,“……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服色上黄……。”第二年(文帝十五年)黄龙果真见于成纪, 于是文帝相信了公孙臣的说法,拜他为博士,命他与儒生们草议改正朔、易服色之事。

[[18]]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载《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三册第291页,中华书局1996年。

[[19]]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附录一《董子年表》以董子著书皆未改正朔以前事,断董子卒于太初元年,则直到董子逝世,其改正朔学说尚未得以实施。

[[20]]《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21]]《汉书・眭孟传》眭孟见枯木复生推《春秋》言灾异:“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此言被大将军霍光看作妖言惑众,眭孟被诛。又《汉书・谷永传》:“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王者以统理之。……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记,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蜂起,多于《春秋》所书……”,都认为统、受命是循环的,并影响王朝气运。

[[22]]董仲舒《春秋繁露》的《五行顺逆》《五行相生》《五行相胜》《治乱五行》《五行五事》等有很多这种内容,可以参看。

[[23]]《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征博士诏:“尊儒显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长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但他的努力收效不大,整个曹魏时期,经学都十分不景气。

[[24]]《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景初年间,博士苏林、秦静等并老,明帝怕没有人能传业。于是下诏曰:“……儒学既废,则风化曷由兴哉?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其科郎吏高才解经意者三十人,从光禄勋隆、散骑常侍林、博士静、分受四经三礼,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则爵禄荣宠,不期而至。可不勉哉!”但此仍无补于儒学衰微的现实,几年后高堂隆等去世,学者遂废。

[[25]]董仲舒《天人三策》:“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至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谬X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汉书・魏相传》记相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则灾害不生,五谷熟,丝麻遂,草木茂,鸟兽蕃,民不夭疾,衣食有余。……”《汉书・李寻传》李寻对策灾异时仔细列举了日、月、五星之占对应的政事,并云:“间者春三月治大狱,时贼阴立逆,恐岁小收,季夏举兵法,时寒气应,恐后有霜雹之灾……”,这些都分析了灾异的原因。并认为顺应天时,赏罚得当,就能避免。但都没有用灾异打击政敌的意思。

[[26]]《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高堂隆答崇华殿灾:“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易传》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上天降鉴,故谴告陛下;陛下宜增崇人道,以答天意。”并建议罢散民役,停修宫室等等。

[[27]]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28]]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29]]皮锡瑞《经学历史》第150页,中华书局1956年。

[[30]] 《宋书・礼一》记晋武帝泰始二年九月群臣奏:“……今大晋继三皇之踪,踵舜、禹之迹,应天从民,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有虞遵唐故事,于义为弘。”奏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