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6|回复: 0

[儒家学说] 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原文翻译解析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5-1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本篇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诗》中“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进而引发孔子关于君子修德治国的论说。

作者:杨朝明;导读:文传君
文化传统《孔子家语》微学习099
《诗经·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泂(jiǒng);酌(zhuó);行(háng);潦(lǎo);挹(yì);餴(fēn);饎(chì);罍(léi);塈(xì)。

《泂酌》描述了从远处积水潭舀水装到罐子里,回家蒸饭蒸菜、清洁酒器、抹擦洗涤的不同场景,以此来比喻君子品德高尚,百姓归附爱戴,好像父母一般。子夏以“文学”著称,犹善于《诗》,他就“民之父母”的境界向夫子请教,孔子对此做了更细致的解读,他认为,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达三无私以奉天下的主张。君王、圣人能够以盛大的德行服务于天下,自然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归之,百姓感恩戴德,君王、圣人终成民之父母。

孔子家语原文

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kǎi)悌(tì)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敢问三无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dì)逮,不可选(suàn)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扶伏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美矣大矣!言尽于此而已?”孔子曰:“何谓其然?吾语汝,其义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所愿必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施及万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无私而劳天下,此之谓五起。”

子夏曰:“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子夏蹶(guì)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白话通解

子夏陪坐在孔子身边,说:“请问《诗》说:‘平易近人的君子,他是百姓的父母’,怎么样才能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百姓的父母,必须通晓礼乐的来源,以达到‘五至’而实行‘三无’,并用以施行到全天下。任何地方发生了灾祸,必须首先知道,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

子夏说:“请问什么叫做五至?”孔子说:“有忧民之心,诗也会有所反映;诗要表达的,礼也会有所体现;礼要表达的,乐也会有所表现;乐所表现的,哀也会随之体现。诗与礼相辅相成,哀与乐交相产生,因此,五至睁大眼睛看也看不见,竖起耳朵听也听不见。这种志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实行起来又遍及天下,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说:“请问什么叫做三无?”孔子说:“没有声音的音乐,没有仪式的礼节,没有丧服的丧事,这就叫做三无。”子夏说:“请问什么诗句与三无的意思最接近呢?”孔子说:“‘早晚恭敬,宽以待民,民得安宁’,这是无声之乐;‘仪表庄严,雍容娴雅,不可胜数’,这是没有仪式的礼;‘凡是百姓有丧亡,急急忙忙去帮助’,这是没有丧服的丧事。”

子夏说:“您的话真是太美妙太伟大了,您就言尽于此了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告诉你,它的意义还有五个方面呢?”子夏说:“怎么样呢?”孔子说:“没有声音的音乐,心志不违民心;没有仪式的礼仪,态度从容不迫;没有丧服的丧事,推己及人,非常伤心。没有声音的音乐,心想事成;没有仪式的礼仪,上下融洽;没有丧服的丧事,将德行施于天下。如此,再遵照三无私的精神来治理天下,这就叫做五起。”

子夏说:“什么叫做三无私呢?”孔子说:“天无私地覆盖大地,地无私地承载万物,日月无私地照耀天下,这种精神体现在《诗》里说:‘天帝之命不可违抗,到了商汤兴起,天心齐一。商汤疾行天下之道,其圣敬谨德的名声日大。商汤威德遍照天下,化行宽舒,上帝敬佩其德行,命其治理九州。’这是商汤的德行。”子夏猛然站起来,靠墙立着,说:“弟子怎敢不牢记这番教诲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