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为蝽科动物九香虫的全体。即半翅目,异翅亚目,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又别名:放屁虫、打屁虫、臭屁虫、酒香虫。药用部分:干燥虫体。因带有九香虫油,炒过以后,便是一道香美爽口、又能祛病延年的特色美食,因而,它又获得了九香虫的美誉。 九香虫在全国除东北、西北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古文文献这样描述它:体呈长圆形,头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闪毛带蓝。触角为丝状,单眼在头之两侧。前胸和中间两侧长有节足三对;前翅是半革质还有半膜质,后翅全为膜质,前翅之前缘及脚之跗节,大半呈赤褐色。一般生活在溪涧中的近水的潮湿地带,多藏匿于水边石隙间。喜欢吸食伞形科和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着清晨下雾下霜时用网罩捞取,亦有白昼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内,然后用开水潦过,及时晒干或焙干即可。 在中医理论中,我们注重药材的自然选择。九香虫作为一种常见于中国的昆虫,可以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并发现其药用价值,这并不奇怪。九香虫也是治疗胃痛的常用中药材。九香虫味咸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等作用;适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症;一般内服用量为3~9克。 性状:作为药材,九香虫的足多脱落,质脆,折断腹内有浅棕色油质样的内含物。有特异的腥臭气,味微咸。 采收:春、秋季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贮藏: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 炮制加工:九香虫除去杂质。炒九香虫:取净九香虫,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 性味归经:味咸,性温,无毒。归肝、脾、肾经。 用法用量:煎汤,3~9g;或入丸、散,0.6~1.2g。 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注意:九香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使用时禁忌较少,但不适合阴虚阳亢的人群。 功能主治: ①补脾肾,壮元阳:本品有扶助脾肾阳气的作用,对于肾气亏损、腰膝酸痛,可用九香虫配合益肾之品,如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等。 ②疏肝郁,解气滞,定胀痛:九香虫擅治因气滞引起的疼痛。肝胃气滞胃痛可配之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胁痛宜可伍以元胡、香附之类;至于背部着痛,可加葛根、羌活、防风之类。对术后肠黏连而腹部撑胀不适、肠鸣腹痛、便后得解的疼痛,与常规用药中加入本品,收效亦佳。孙桂芝教授还常使用九香虫治疗子宫内膜癌。 现代研究发现九香虫经抑菌试验,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元素分析表明,九香虫似可能有抗癌作用。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个关于九香虫的药方。 九香虫粉:九香虫适量。将九香虫炙熟,研细末,每次3g,日服2次,空腹食用。对肾虚所致的精液异常、尿频,有辅助治疗功效。 (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胡岸 北京民生中医门诊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