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88|回复: 2

[文化反思] 论儒道法三家要旨

[复制链接]
儒家公羊学 发表于 2019-11-10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并不是说更倾向于为统治阶层服务,而是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各阶层都应该遵守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孔子所强调的“礼”,它体现的是一整套宗教化的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所要维护的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利益,这还反映在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无过无不及,孔子的中道思想大体就是如此,它里面就有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意思,所以解放后批判孔子宣扬的是阶级调和理论。

《汉书·艺文志》中说:“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各持一端,主张不完全相同。其中孟子一派继承和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民权理论。得民心的人做天子,天子失民心,就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孔子在《春秋经》中,已经承认国人有权杀暴君,孟子又加以了系统的发挥,其主张已经和今天欧美的普世价值差别不大了。孔子又主张仁政和批判苛政猛于虎,这些民本主义思想也为孟子所继承,成为了后来历代儒家要求规范君权和抨击暴政的理论工具。

孔子的学生子夏和战国时期的儒家荀子,则更多的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和专政理论,所以子夏的后学,产生了李悝、公叔痤、商鞅等法家,而荀子也教出了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学生。秦政二世而亡以后,荀子这一派的儒学走向式微,汇入了思孟学派的大潮之中,成为后世儒学中较为强调“事功”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南宋永康学派的领袖陈亮和清初的颜元、李塨等人。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商鞅,晚年以后反儒的态度更为坚决,批林批孔批大儒批周公,但他对儒家“事功”一派的思想又是非常赞赏的,曾读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而失声痛哭。

孔子对于人性,没有做简单的善恶论述,只说“性相近而习相远”,认为关键还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世间无不可教化之人,到了宋明理学,就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只要人人都提高道德修养,天下就可以大治,所以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人心。清末的大儒、蒙古人倭仁,将其总结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而荀子专门著《性恶论》,认为人性皆恶,趋利而避害,这就为法家的专制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控制人民要威逼利诱、严刑峻法、轻罪重判。此乃荀子学说的流弊。

总之儒家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成者。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各种政治主张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清末的廖平、康有为等人,从儒家公羊学中拿出“三世说”,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而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又利用公羊学的“内诸夏外夷狄”和“大复仇理论”来宣传排满的民族革命。甚至当时的满清朝廷也在利用公羊学中“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夷狄进至于爵”,“然则曷为不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夷狄也”等理论,来宣传民族和解,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后来的王闿运和他的学生杨度,又利用公羊学的大一统理论来鼓吹帝制。

孔子在生前就被尊之为“天之木铎”,意思是代表上天传道的人。孔子著《春秋》,为万世立法,成为东亚地区两千多年来共尊共信的圣人,而并非仅仅是汉族一家的圣人。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基,先祀孔子。北宋使臣文惟简在《虏庭事实》中说:“距燕山东北千里,曰中京大定府,本奚霫旧地。其府中亦有宣圣(孔)庙,春秋二仲月,行释奠之礼。契丹固哥相公者,因此曰就庙中张宴。有胡妇数人,丽服靓装,登于殿上,徘徊瞻顾。中有一人,曰:‘此胡者,是何神道?’答曰:‘者便骂我夷狄之有君者’。众皆发笑而去矣。”南宋使臣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说:“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北辰居所而众星拱之’,道宗曰:‘吾闻北极之下为中国,此岂其地邪’?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则又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金兵南下,“汉儿至曲阜,方发宣圣陵,(金国元帅)粘罕闻之,问渤海人高庆绪曰:‘孔子何人?’对曰:‘古之大圣人。’曰:‘大圣人墓岂可发?’皆杀之,故阙里得全。”当时的西夏、南诏、大理等国,也是推崇孔子和儒家的。唐代《孙樵集》卷三引《书田将军旁事》记载:南诏“群蛮子弟聚于锦城(四川成都),使习书、算,就业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据大理国时期所编著的《僰古通记》载,唐武宗会昌元年,南诏“建二文学,一在峨崀,一在玉局。为儒教典籍训教士庶,以明三纲五常。其主教者杨波远、杜光庭、杨蛮佑、郑回等。”明末云南马龙州进士阮元声在《南诏野史》中说:“段氏据云南共二十二主,三百十六年。段氏有国亦开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读儒书者。”《宋史·外国传四》记载:“大理国,即唐南诏也……(政和)六年,遣进奉使天驷爽彦贲李紫琮、副使坦绰李伯祥来,诏璘与广东转运副使徐惕偕诣阙……紫琮等过鼎(鼎州,今湖南常德),闻学校文物之盛,请于押伴,求诣学瞻拜宣圣(孔子)像,邵守张察许之,遂往,遍谒见诸生。”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大理,南诏国也。本唐小夷蒙舍诏,在诸部最强,故号南诏……大理地广人庶,器械精良……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率以三字为名,凡二十三人至横山议市马。出一文书,字画略有法,大略所须《文选五臣注》、《五经广注》、《春秋后语》、《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广注》、《五藏论》、《大般若十六会序》及《初学记》、《张孟押韵》、《切韵》、《玉篇》、《集圣历》、《百家书》之类;及需浮量磁器并碗,琉璃碗壶及紫檀、沈香水、甘草、石决明、并泉石、蜜陀僧、香蛤、海蛤等药,称利正二年十二月,其后云:古人有云‘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识词’,知己之人,幸逢相谒,言音未同,情虑相契。吾闻夫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两国之人不期而会者,岂不习夫子之言哉!续继短章,伏乞斧伐。短章有:‘言音未会意相和,远隔江山万里多’之语。”至于在日本、在越南、在高丽,孔子和儒学的影响力人所共知,此处不赘。甚至在古代的柬埔寨,儒学也得以传播。元朝人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说:柬埔寨“为儒者呼为班诘,为僧者呼为苎姑,为道者呼为八思”,此系其亲历亲闻。孔子和儒学已经成了历史上整个东亚文明共同体的象征。美国的《世界名人大词典》与英国的《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其他的九位分别是希腊的柏拉国、并里斯多徳,意大利的阿奎那,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的伏尓泰,徳国的康徳,这一排名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确认。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宣布:“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仁政”,而这种“仁政”就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守一套“礼”来维持,所以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各自都要守规矩,不能违背社会伦理来为所欲为,只有这样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才能和谐相处。孔子还主张限制贫富两极分化,“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反对剥夺人民的武装自卫权,“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批判对人民搞不教而诛,“不教而杀谓之虐”,批判对人民施政手段的粗暴,“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孔子也不主张愚忠于统治阶级,他自己周游列国,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也可以远走外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和家人坐飞机叛逃苏联,当时就说是受了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等叛国思想的毒害。汉代的公羊家甚至说孔子著《春秋》代行王者之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有黜周王鲁之志。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据司马迁《孔子世家》载:“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倘庶几乎!”足见孔子之志不小,欲据费地而效周文、武。故司马迁列孔子于《世家》,深知孔子之志在建国行道。西汉时候的儒生认为孔子有这种思想是极为正常的,盖宽饶因此上书,“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要求汉宣帝退位让贤,当时的人造谣说是盖宽饶自己想当皇帝,“以为宽饶指意欲求禅,大逆不道”,“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五四以后,新文化学人出于破旧立新的目的,对孔子和儒学百般诋毁,肆意歪曲孔子的言论和儒家思想,把孔子和儒家宣传成了历代统治者的帮凶,把中国社会的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儒家。这种反儒的思潮,至今在缺乏历史和政治常识的国人中仍然拥有强大的市场。

至于道家,后来实际上也分为黄老学派和老庄学派。黄老往往与刑名并称,这里的“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更多的是统治者的一种权谋之术,过去称为君王南面之术,也是法家专制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黄老学派所主张的无为而治,它的前提是建立在一整套的愚民政策和弱民政策上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法家的《韩非子》一书中,就有《解老》、《喻老》等篇,都是讲的政治权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所以黄老学派是与民主自由毫无关系的,它就是一套统治人民的帝王术,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经亲自注解过《道德经》,称《道德经》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道家的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有所不同,黄老是刑名之学,而老庄学派更强调的是古典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魏晋南朝的士大夫崇尚清谈与明哲保身,以过问国事为耻,标榜所谓“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很有点“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意思。他们不拘名节、放浪形骸、醉生梦死、颓废堕落、伤风败俗、甚至集体服食毒品,或者隐居林泉、追求养生、沉溺于房中之术,就是受的这种老庄学派的影响。西晋的丞相何曾,每天吃饭要花一万钱,还说“无下箸处”,他的儿子何劭后来每天吃饭要花两万钱,也还在怪菜肴不够精美。但是何曾并不傻,他曾经指着孙子辈对儿子们说:“晋武帝偷惰,只管目前,不为远虑,天下将乱,你们还可以安然无事,到他们这代人就有灾难了。”后来天下果然大乱,他的孙子何嵩哭着说:“我的祖父真是大圣人啊!”西晋的另一个丞相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好谈《老》、《庄》,为天人所倾慕,称他为“一世龙门”,后来被羯人石勒所俘虏,石勒问他晋室兴亡之事,他回答说自己从来不过问国事,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自己从不过问国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就把他杀了。后来桓温评价说:“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衍)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则老庄学派对于国家民族的流弊,于此可知。

当代儒宗马一浮先生在《论老子的流失》一文中指出:“周秦诸子,以道家为最高;道家之中,又以老子为最高,而其流失亦以老子为最大……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这个道理,老子观之最熟,故常欲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其言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此其宗旨在退处无为,自立于无过之地,以徐待物之自变,绝不肯伤锋犯手,真是全身远害第一法门……他看众人太低了,故不甚爱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者,缚刍为狗,不是真狗,极言其无知而可贱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他虽常下人,常后人,而实自贵而贱人,但人不觉耳。法家如商鞅、韩非、李斯之流,窃取其意,抬出一个法来压倒群众,想用法来树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使人人皆入他彀中……而彼方自讬于道,亦以众人太愚而可欺了,故至惨刻寡恩,丝毫没有恻隐……法家之不仁,不能不说老子有以启之。”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9-11-1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世间无不可教化之人,到了宋明理学,就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只要人人都提高道德修养,天下就可以大治,所以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人心。清末的大儒、蒙古人倭仁,将其总结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此孟子之流弊。人道法天,天道无善无恶,可知之矣,圣人不独其善,不独其恶,孟子而以人性本善,与佛释之类何异哉?人道中庸,诚矣其言,中庸者,公正也,公正者,公义也,公义者,合乎公利而为阴阳,阴阳并而后能一,是为天下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9-11-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夷狄进至于爵”,“然则曷为不使中国主之?中国亦新夷狄也”

然哉此言,而夷狄之谓者,何以也?不能同化也。进于华者,以其化也,进于夷者,以其无礼也。中华之大一统者,尊王攘夷也,此其则也,不言则而言一统者,流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