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鉴别应用》川楝子长于杀虫除湿,用于蛔虫腹痛、湿痒癣症;炒川楝子专于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及疝气痛。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川楝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荫蔽,在海拔1000m以下均可生长。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分布于河南、甘肃、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化学成分:果实含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川楝子对大家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服用川楝子来进行养生,这样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治病效果的,但是对川楝子来说,在川楝子中是存在一定毒性的,所以我们在服用川楝子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副作用,这个一定要注意,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
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气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胀痛,对肝气郁结?痛、经痛、疝痛均有良好疗效。且苦寒而不辛燥,无伤阴之弊,对阴虚气滞用之尤为惬当。同时又能杀虫,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头癣。
禁忌: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川楝子的功效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川楝子的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川楝子的用法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中华本草》
川楝子附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