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文诗:
定公问曰:天子之郊,其礼仪也,可得闻乎?
子曰臣闻,天子卜郊,受命祖庙,龟卜祢宫,
尊祖亲考.作卜日王,亲立泽宫,以听誓命,
受教谏义.既卜献命,库门之内,以诫百官.
将郊天子,皮弁听报,示民严上.郊日丧者,
不之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汜扫清路,
行者必止.弗命民听,敬之至也.天子大裘,
以黼黻之,被裘象天,乘以素车,贵其质也.
旗十二旒,章龙形而,设以日月,所以法天,
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
璪十二旒,则天数也.天子郊祭,法天则地,
精诚所至,感天动地.臣闻诵诗,三百不足,
以一献也;祭群小祀,一献礼不,足以大飨;
大飨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不,足以飨帝.
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礼至情致,
诗缘情性,礼以表情,真情所至,性达情畅.
公曰:“天子之郊,其礼仪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诫百官也。将郊,则天子皮弁以听报,示民严上也。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汜扫清路,行者必止。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以日月,所以法天也,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臣闻之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祭群小祀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是以君子无敢轻议于礼者也。”
译文定公问:“天子郊外祭天,这项活动的礼仪可以说来听听吗?”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天子用卜龟法确定南郊祭天的时辰,首先要到太祖庙祭祀,以征得太祖同意,之后,再到父庙里去灼龟甲问卜。这样做,是尊重太祖,而亲近先父的意思。占卜这一天,天子亲自站在用来习射选士的泽宫,选择有资格参加祭礼的人,然后由有司向他们告诫祭天礼规,天子也亲自倾听告诫之辞,这表示接受教导劝谏的意思。占卜完毕,在宫室的最外门,即库门处,宣读太祖同意南郊祭天的命令,这是为了告诫百官要抓紧时间准备。临近南郊祭天日期,天子身穿白色的皮弁朝服,听取官员关于郊祭准备情况的汇报。这是为了教导百姓要严格遵守上面嘱咐的命令。
郊祭之日,有丧事的人家不敢哭泣,身穿丧服的人不敢进入国都的城门。普遍进行清扫,路面上铺平新土,禁止行人通行。以上这些规定,上面不必命令,百姓就该自觉去执行。这是因为天子祀天极敬,而百姓受之影响,也应该恭敬之极。天子穿着绣有黑白相间作斧形花纹的大裘衣,穿上裘衣是为了象征上天的形象。乘坐没有华丽装饰的木车,这是珍视此车的质朴。打着悬垂着十二条飘带的旗帜,上面绘有龙形图案,还有日月的形象,这也是效法天的形象。来到泰坛,天子脱去大裘衣,穿着绣有龙的袍服——衮服,靠近祭坛主持燔柴仪式,即把玉帛、牺牲同置于积柴之上,焚之以祭天。天子头戴着冕冠,上面悬垂着以五彩丝绦贯穿的十二条玉串。这是效法天的大数,寓意着天时可分为十二个月。
我听说,如果没有学过礼,即使能够诵读整部《诗》,也不能圆满地完成其中仅仅一献的小祀;而仅学得了一献之礼,还是不能胜任天子诸侯宗庙大合祭中的大飨之礼;学得了大飨之礼,还是不足以承担祭五帝的大旅之礼;大旅之礼已经精通了,还是不足以承担祭昊天上帝的郊天之礼。可见礼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君子不敢轻率地评论礼制的长短。”
注释卜郊:用占卜法确定郊祭的具体时间。卜,古代人用火烧灼龟甲,观其裂纹取兆,依次推测吉凶。后来也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凶吉。《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受命:接受命令、任务、使命等。征得同意。
作龟:火烧灼龟甲,据裂纹卜凶吉。
祢宫:王肃注:“祢宫,父庙也。受祭天之命于祖,而作龟于父庙。”祢,mí/n,读mí时,意思是指奉祀亡父的宗庙;读作n时,意思是指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公羊传·隐公元年》:“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何休注:“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考:对死去的父亲称“考”。
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王肃注:“泽宫,宫也。誓命,祭天所行威仪也。王亲受之,故曰受教谏之义。”王,周王,周天子。亲,亲自。泽宫,古时候习练射箭,选拔士人的场所。《周礼·夏宫·司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郑玄注:“泽,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教谏,教导劝谏。
既:已经,已然。
库门:古代天子所居有五道门,自内而外,为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礼记·明堂位》:“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郑玄注:“言庙及门如天子之制也。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
诫:告诫或者警告。四库、同文本作“戒”。
天子皮弁以听报:王肃注:“报,白也。王夙兴朝服以待白,祭事后服衮。”衮,gn,天子祭祀先王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皮弁,píbiàn,古代贵族的一种华丽的帽子,以白鹿皮制成。天子的朝服叫皮弁服,由白鹿皮制成的皮弁和白色的丝质衣裳。《论语·乡党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孔安国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曾子问》孔疏引郑《论语注》同。盖以彼月吉诸侯视朔,当服皮弁,而皮弁为天子之朝服,故亦通称朝服。听报:听取有关祭祀的汇报。
示民严上:示民,告示民众。严上,严格执行上位者的命令。
丧者:有丧事的人家。
凶服者:穿戴丧服的人。
国门:国都的城门。
汜扫清路,行者必止:王肃注:“汜,遍也。清路,以新土无复行之。”汜,fàn,“泛”之异体字。必,四库、同文本作“毕”。
弗命而民听,敬之至也:王肃注:“以王恭(恭,四库、同文本作“肃”)敬事天,故民化之,不令而行之也。”
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王肃注:“大裘为黼文也,言被之大裘,其有象天之文,故被之道路,至大坛而脱之。”大裘,天子祭天而穿的皮裘,黑羔羊皮制成。《周礼·天官·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黼,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此处为动词。衮,据四库、同文本及王肃注改为“裘”。
素车:天子所乘丧车,五乘之一。车身涂白土,以麻编成车蔽,狗皮覆盖在车笭上,用素缯作边缘。《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丧车五乘……素车,棼蔽,素饰,小服皆素。”郑玄注:“素车,以白土垩车也。”《礼记·玉藻》:“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
旗:qí,“斤”表示征伐。现代汉语已将“旗”归为“旗”的异体字。“旗”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带铃铛的旗帜,其上画有龙的图案,这个义项的“旗”不能写作“旗”。
旒:liú,旌旗下面悬垂的饰物;《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郑笺:“旒,旌旗之垂者也。”也指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龙章而设以日月:龙章,指旌旗上所绘之龙形图案。以,四库、同文本无。
泰坛:古时祭天之坛,在南郊。《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郑玄注:“坛、折,封土为祭处也。坛之言坦也。坦,明貌也。”
燔柴:古代祭天仪式之一。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焚之以祭天。
璪:zo,古代用彩丝贯玉在冕前下垂的装饰。言其如水藻之文。《礼·郊特牲》:“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孙希旦曰:“璪者,用五彩丝为绳,垂之以为冕旒也。”璪,四库、同文本作“藻”。
一献:王肃注:“祭群小祀。”献,祭祀之名。《礼仪·特牲馈食礼》贾公彦疏:“天子大袷十有二献,四时与禘,唯有九献。一献二献为裸,亦称裸献。”
大飨:王肃注:“大飨,祫祭天王(王,四库本作'地’)。”飨,祭献。《礼记·月令》:“(冬季之月)以共(供)皇天上帝社稷之飨。”
大旅:王肃注:“大旅,祭五帝也。”旅,祭祀之名。祭祀上帝,四望,陈列物品而祭。《周礼·春官·大宗伯》:“周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郑玄注:“旅,陈也,陈其祭事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也。”四望,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贾公彦疏:“言四望者,不可一往就祭,当四向望而为坛遥祭之,故云四望也。”
飨帝:王肃注:“飨帝,祭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