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4|回复: 0

[儒家学说] 钱穆先生: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8-31 1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穆先生

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欧元一九五七年格里历九月二十八日
今天是孔子第二千五百零八年的诞辰纪念日。我们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因为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为国人所崇敬的标准的老师。
可以说,孔子为我们师,并非是学问上、知识上的,乃是指人格上的。因为孔子最主要的是以人格来教导陶冶我们。所以称他"大成"和"至圣",是因为孔子在人格上,已经达到了理想标准圆满的境界。
孔子的伟大人格,不但为我们国人所崇敬,而且也为我们亚洲东方民族所共同崇敬。
如日本、韩国、越南,凡是曾受我国文化所陶冶的东方民族,他们都一致对孔子有共同的敬仰与崇拜。例如此次越南领袖赴韩,是去参加韩国的祭孔大典。今日他们又赶去台北,参加祭孔盛会。
同样的,日本也尊敬崇奉孔子。故崇敬孔子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东方民族所共同的。而且也可说是全世界所共同的。因为今日世界人,西方人也崇敬孔子。
一般人将孔子、耶稣、释迦牟尼与穆罕默德相提并论,称为四大教主。其实孔子与他们三位不同。他们都是由信仰而各形成一种宗教。孔子则并非一教主,也没有形成一种宗教。
第一:孔子无庙或礼拜堂,孔庙与耶、佛的寺院教堂不同。我国各省、各府、各县均有孔庙,但并不举行日常礼拜,只是有重要的祭祀大典时才行礼,与各宗教的教堂不同。
第二:不论佛教、基督教、回教,他们均有特别的信徒,如和尚、神父、牧师等,用以专门宣扬其宗教教义。但崇奉孔子的,并无一批特别的信徒专门从事宣传。故就形式上言,信仰孔子的人,并不比信仰别的宗教为少。除了我们五万万以上的中国人外,尚有日、韩、越诸东方民族,且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
何以崇奉的人会如此之多,且迄今不衰?这完全由于孔子本身的伟大人格精神感召,且孔子的教义亦实有一能普遍深入广大人心的力量。力量在那里呢?今天不能尽述,我现在只举出《论语》一书,乃其平常讲话经人整理而编成。
今日《论语》已被译成世界各国语文,只要是关心世界文化人生思想的人,无有不读。各位同学如尚未读,则赶快读。如已经读过,则还得反复再去详细读。
在《论语》中,可看出孔子教义的全体。孔子并不注重如何教,而是重视如何学。故我们称孔子为教主是不妥的。其根本精神不在教人,而在自学。但他并非只学某种学问或知识,而更重要乃在如何做人。
《论语》开首第一篇第一章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第一字即为"学"字,是要常常学,时时学,永远地学,一辈子去学。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一生,就一直是在学。
不仅自己学,并且希望大家来同学。故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即共学。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即自称"好学"。
孔子一生,即是学的人生。他教人亦希望别人与他同样去学,并非有其他一套高深哲理。故孔子在《论语》中给人的教训,也并非千篇一律,大都是教人实践去学。也并非教训全体人,只用一句话表达。故孔子回答学生同一问题时,也常有不同。
如问"仁",孔子回答亦并非用理论去解释,而是告诉学生们如何去实践、去学。孔子答颜渊问仁,曰:"克己复礼。"意即如何自两者去学,去下功夫,即可懂仁了。
孔子再答其具体的细目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如孔子答仲弓问仁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总之,教人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行。
后人称孔子是"大成至圣",但他当时很谦虚地对子贡说:"圣则我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其实仁且智,就是圣善的至高境界。总之,孔子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一辈子去学如何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孔子无法用一字回答终身可行的问题的,他只是非肯定地说:"或许是恕吧!"恕者,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子贡之引申意:"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消极的,是不可做的,但孔子亦没有讲别的字,可见其谨慎与谦虚。
孔子又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甚至还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孔子能虚心地接受,踏实地学习,所以有无限的造就。在宇宙人生界中,能超越的涵盖持载一切,成为伟大的学者。
孔子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教人的,最重要的在乎"学"。所以孔子非教主,并没有一种私人教条让世人去奉行,并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孔子讲仁,亦只说:"仁者,人也。"做人做到如此,可算一人矣。故孔子对仁的解说,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并非如西方哲学上的假设与定义,而只是要我们努力地去学与做。
孔子认为,实行即是仁,即是要在社会中与人们一起生活,相处得好,并非要脱离这社会。是入世的,而非出世的。单是这一点就很难。因为我们在社会上将遭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为要处处实行做人的道理,故孔子主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知命,便不免要臆测,要期必,要执滞,要私己。这些不可必得,而害仁。绝此四端,才能安命,才能成仁。孔子并不主张一定要固执地去硬做,只要牢守恕的原则就可以。
孔子并非一定要为人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中,即有其他两人可相比较,处处有可供学习的地方。自消极处讲,即别人有不善的,亦可作为自己的警惕。孔子无常师,而是一学人,因此我们均应学孔子的学。
中国最特别的,就是可容纳任何宗教,不受排斥,不相冲突,这即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处。恕则道并行而不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才有了思想、言论、信仰等等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普通称"孔庙",那是俗话,其实应称"学宫",这才充分表示出学的精神。
各位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也有信仰天主教的,也有信仰佛教的。但任何信仰,都不与孔子之学有冲突。故你读了佛经或是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你仍可读《论语》。
《论语》可说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东方民族的圣经。现在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能去读这部宝贵的书。可从《论语》中,得到宝贵的教训与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