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4辨政诗解(全版)2谏近抑远子产惠民晏子恭敏 题文诗: 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止楚王,楚王怒之, 令尹子西,贺于殿下,谏王曰今,荆台之观, 不可失也.楚王喜拊,子西背曰:与子共乐. 步马十里,引辔而止,子西曰臣,愿言有道, 王肯听乎?王曰言之.子西曰臣,闻为人臣, 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之也;谀其君者, 刑罚不足,以诛之也.子祺忠臣,而臣谀臣, 愿王赏忠,而诛谀焉.王曰我今,听司马谏, 独能禁我,若后世游,如之何也?子西对曰: 禁后世易,大王也者,万岁之后,起山陵于, 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 以为欢乐.曰善乃还.孔子闻曰:至哉子西, 之劝谏也,入谏之于,十里之上,而抑之于, 百世之后.至谏远见.子贡闻曰:夫子之于, 子产晏子,可为至矣.二大夫之,何所自为, 夫子所以,与之者欤?孔子答曰:子产于民, 而为惠主,于学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 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长事之,而加爱敬. 《原文繁体》 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王怒之,令尹子西贺于殿下,谏曰:‘今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愿言有道,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闻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夫子祺者,忠臣也,而臣者,谀臣也,愿王赏忠而诛谀焉.’王曰:‘我今听司马之谏,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也.’王曰:‘善.’乃还.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谏也,入之于千里之上,抑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拊---[fǔ]拍:.古同“抚”,安抚,抚慰。器物的柄。辔--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头。山陵--[shān líng]1.旧指皇帝陵墓 2.比喻帝王或王后
《原文》
楚王将游荆台,司马子祺谏,王怒之。令尹子西贺于殿下,谏曰:“今荆台之观,不可失也。”王喜,拊子西之背曰:“与子共乐之矣。”子西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臣愿言有道,王肯听之乎?”王曰:“子其言之。”子西曰:“臣闻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夫子祺者忠臣也,而臣者谀臣也,愿王赏忠而诛谀焉。”王曰:“今我听司马之谏,是独能禁我耳,若后世游之何也?”子西曰:“禁后世易耳。大王万岁之后,起山陵于荆台之上,则子孙必不忍游于父祖之墓以为欢乐也。”王曰:“善。”乃还。 孔子闻之,曰:“至哉!子西之谏也,入之于十里之上,抑之于百世之后者也。”【注释】
楚王将游荆台:楚王,据《说苑》,指楚昭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名壬,在(公元前515——前488年)在位27年。荆台,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北。
司马子祺:司马,官职名称。子祺,楚国公子结。祺,或作“期”或“綦”。
令尹子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相。子西,楚平王庶长子。
贺:赞许,附和。
观:四库本作“乐”。
拊:抚摸。
步马:牵马调习、训练。《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杜预注:“步马,习马。”
诛:惩罚。
王:四库本作“主”。
何:四库本作“可”。
万岁:是“去世”的婉转说法。
山陵:帝王或者皇后的坟墓。
十里:原作“千里”。据《说苑·正谏》改。
【译文】
楚王将游玩荆台,司马子祺进谏阻止,楚王对其非常恼怒。令尹子西却在宫殿之下附和楚王,进言说道:“当下是到荆台游玩,是不可失去的好时机。”楚王听后高兴了,轻轻拍着子西的后背说:“我要和你一起去,共享游玩之乐。”
子西牵着马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勒住缰绳,使马停下,说道:“我想谈谈有关政治清明的事,大王您肯听吗?”楚王说:“你说吧。”子西说:“我听说做臣下忠于自己的君主的,爵位俸禄不足以体现出对他的奖赏;阿谀奉承君主的臣下,刑罚不足以体现出对他的惩罚。子期是忠臣,而我是谀臣。希望大王赏赐忠臣,惩罚谀臣。”楚王说:“我现在可以听从司马的建议,可是这也仅仅能阻止我一个人的行为。假如后世的君主还来游玩,怎么办呢?”子西说:“禁止后人来游玩很容易。大王万年之后,在荆台修建陵墓,那么后世子孙必定不忍心在陵墓上游玩以寻求快乐。”楚王听后说:“好。”于是返回都城。
孔子闻知此事,说:“子西的劝谏真是奇妙至极!在进入十里的地方劝谏,却抑制了百世之后人们来游览。” 《原文繁体》 子贡闻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为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自为,夫子之所以与之者.’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目---mù 眼睛:看,视: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大项中再分的小项:名称:标题:孔眼:指为首的人:且----- [qiě]尚,还,表示进一层:表示暂时。表示将要、将近:。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表示经久:!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且 [jū]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多的样子。农历六月的别称。敬慎的样子:“有萋有~”。古同“趄”,趑趄。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晏子,可为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为目,夫子之所以与之者。” 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注释】
目:要目,要点。
惠主:仁慈的主人。子产为大夫,于民而言是“仁慈的大夫”。
而:四库、同文本为“于”,当是。
事:犹“视”,看待。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说:“您对子产、晏子的评价,可称得上最高。我冒昧地请教,二位大夫的作为最突出的是什么?”
孔子说:“子产对于来百姓而言,是一位仁慈的大夫,在学识上渊博又通晓事理。晏子对于君主而言,是一位忠臣,在行事上恭谨勤勉。因此,我都把他们当做兄长来看待,并且加以爱戴和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