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0好生诗解(全版)2忠质仁卫君子仁人言美隐显言过微著 题文诗: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舞曰:古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对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 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有侵暴则,以仁固之, 何持剑乎?子路乃曰,今闻此言,请摄齐而,以受教也.楚王出游,亡其良弓,左右请求. 王曰止之,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其不大,楚王不曰,人之遗弓, 人得而已,何必楚也.君子仁人.孔子也者,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问之曰子, 以为奚若?某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子曰当从,某子几是.孔子曾问,漆雕凭曰: 子之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也者孰贤?对曰臧氏,家有守龟,焉名曰蔡, 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子容三年,而为三兆,凭从此见,若问三人, 贤与不贤,所未敢识.孔子乃曰:君子也哉,漆雕氏子,言人之美,其隐而显;言人之过, 其微而著.智不能及,明不能见,孰能如此. 《全文》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孔子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奚若?某以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子几是.’ 孔子问漆雕凭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孰贤?’对曰:‘臧氏家有守龟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为三兆,凭从此之见,若问三人之贤与不贤,所未敢识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隐而显;言人之过也,微而著.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见,孰克如此.’ 《原文》分段释解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齐裳下缉也受教者摄齐升堂) 【注释】 环---环[huán]1.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环,璧也。——《说文>。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郑玄 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摄齐--shè zī 摄齐..提起衣摆。古时官员升堂时谨防踩着衣摆,跌倒失态。表示恭敬有礼。朱熹 集注:"摄,抠也。齐,衣下缝也。礼,将升堂,两手抠衣,使去地尺,恐蹑之而倾跌失容也。" 【译文】 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 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忠诚为特质),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 子路听了非常敬佩,感慨道:“啊!仲由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原文》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王恭王弓鸟嗥之良弓) 【译文】 楚王(恭王)外出游猎时丢失一张良弓,他的下属请求要去寻找弓,他说:“算了吧,楚国的国王丢失了弓,楚国的百姓得到了弓,何必去寻找弓呢?”(显示楚王宽广的胸襟:一方面,楚王不介意失去弓,愿意让另一个楚国人得弓;另一方面,他虽是君王,却不介意让一个臣民得弓,视君王与臣民都是平等的“楚人”。)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觉可惜(不够完美),认为楚王的心胸尚不够宽广,没有说,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有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弓就好),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得弓呢?(在孔子的心目中,每个人与天下的任何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断狱讼皆进众议者而问之,曰:‘子以为奚若?某以为何若?’皆曰云云如是,然后夫子曰:‘当从某子几是.’(近也重狱事故与众议之) 【注释】 狱讼---yù sòng 狱讼(1).讼事;讼案。(2).诉讼。(3).指诉讼者。 郑玄 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 贾公彦 疏:"狱讼相对,故狱为争罪,讼为争财。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为狱,此为其出处。奚---xī 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几---几(jī)1、苗头;预兆。2、政务。通"机"。或问为政有几。--《法言·先知》。注:"要也。"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形》1、会意。从戌。戌,兵守也。2、细微,隐微。几,微也,殆也。--《说文》 【译文】 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处理审判每一件案件和官司都要召集有关的人员来谈话,一一问询他们,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别人还有什么意见?”让大家都提出方案和意见,然后孔夫子说:“(通过分析比较)应该按照某某的意见比较恰当。”(这体现了孔子慎刑的思想,从“仁”的精神出发,将民主的东西引进诉讼,做出正确的判断。) 《原文》 孔子问漆雕凭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及孺子容,此三大夫孰贤?’对曰:‘臧氏家有守龟焉,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孺子容三年而为三兆,凭从此之见,若问三人之贤与不贤,所未敢识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隐而显;言人之过也,微而著.智而不能及,明而不能见,孰克如此.’(克能也而宜为如也) 【注释】 漆雕-- qī diāo 孔子七十二贤人中有一位名叫漆雕开,字子若。他学识渊博,孔子劝他去当官,但漆雕开很谦虚的说:"自己的才能还不足以治理天下。"孔子听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而高兴。守龟---天子诸侯占卜用的龟甲。据《周礼》,此龟甲由专人(称龟人)掌守,故称。韦昭 注:“守龟,卜人。”兆---[zhào] 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 【译文】 孔子曾问漆雕凭:“你侍奉过臧文仲、臧武仲和孺子容,这三位大夫,哪位更贤明?” 漆雕凭答:“臧家有掌守占卜用的龟甲的人,名'蔡’。(用龟占卜)文仲主事时三年占卜一次;武仲主事时三年占卜两次;孺子容主事时三年占卜三次,这些我是看见了的,如果一定要问三人哪个贤明,哪个不贤明,我就不清楚了。” 孔子说:“漆雕氏家的孩子(漆雕凭)还真是个君子呢!他赞美别人,表面隐晦但实质彰显;批评别人,话语不重但意思清楚(他谈人的优点,能从非常隐蔽处明明白白的发现,他谈人的过错,也能从很微小处给提出来)。是这样,如果智慧不够(还不能达到相当程度),自己又不能明白,又有谁能做到这个程度呢!”(臧文仲最贤明,所以“三年为一兆”。另外,从他的谥号来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