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17|回复: 0

[儒家学说] 《颜氏家训》卷6风操篇诗解4侄称合理别易会难亲属名称粉墨不滥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0-28 1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氏家训》卷6风操解4称合理别易会难亲属名称粉墨不滥
题文诗: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从父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
伯叔母此,未可避也.兄子已孤,与他人言,
对孤者前,呼为兄子.颇为不忍,土人,
多呼为.案丧服经,尔雅左传,侄虽名通,
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
今呼为侄,于理为胜.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南饯送,下泣言离.有王子侯,梁武帝弟,
出为东郡,与武帝别,梁武帝曰:我年已老,
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遂密云,
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飘舟渚,—百许日,
卒不得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
欢笑分首.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
目犹烂然;不可强责.亲属名称,皆须粉墨,
不可滥也.无风教育,其父已孤,呼外祖父,
与祖父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虽质于面,
皆当加外,以别之也;父母之世,叔父皆当,
加其次第;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
父母群从,世叔父母,从祖父母,皆当加其,
爵位若姓.河北士人,呼外祖父,为家公;
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原文》全文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从父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未可避者也。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 有王子侯,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 侯遂密云,赧然而出。 坐此被责,飘飘舟渚,—百许日,卒不得去。 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无风教育,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 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 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 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原文》6.15


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①。 从父②兄弟姊妹已孤,而对其前,呼其母为伯叔母,此不可避者也。 兄弟之子已孤,与他人言,对孤者前,呼为兄子弟子,颇为不忍;北土人多呼为侄。
  案:《尔雅》、《丧服经》、《左传》③,侄虽名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 晋世已来,始呼叔侄;今呼为侄,于理为胜也。

  【注释】

①单呼伯叔:黄叔琳日:“叔伯乃行次通名,古人即以为字,五十以伯仲是也。去父母而称伯叔,乃晋以下轻薄之习。”赵曦明亦日:“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称诸父,必连父为称。”

②从父:伯父叔父之通称。

  ③“《尔雅》”三句:见《尔雅.释亲》:“女子谓第弟之子为侄。” 《左传.僖公十四年》:“侄其从姑。” 《仪礼.丧服》:“侄者何也? 谓吾姑者,吾谓之侄。” 《尔雅》,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 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 《丧服经》,即《仪礼》中的《丧服》篇。 《仪礼》为儒家经典之—,系春秋、战国时—部分礼制的汇编。 旧说为周公或孔子订定,近人据书中丧葬制度,结合考古出土器物进行研究,认为成书当在战国初期至中叶间。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亦为儒家经典之—。 既是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译文】
    古代的人都称呼伯父、叔父,那在的人大多只单称伯、叔。 如果伯父、叔父的子女丧父后,那么在他们面前说话的时候,称他们的母亲为伯母、叔母,这是无法回避的。 如果兄弟的儿子丧父,你在当着他们的面与别人说话时,直称他们为兄之子或弟之子,也是很不忍心的;北方人大多称呼他们为“侄”。 据考证:在《尔雅》、《丧服经》、《左传》等书中,“侄”的称呼虽说男女都可以通用,但都是相对于姑姑而言。 晋代以来,才开始有叔侄的称呼;现在统称为“侄”,从情理上说是更恰当的。

 《原文》 6.16

别易会难①,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 有王子侯②,梁武帝弟,出为东郡③,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④,甚以恻怆。”数行泪下。 侯遂密云⑤,赧然⑥而出。 坐此被责,飘飘舟渚,—百许日,卒不得去。 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⑦。 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⑧;如此之人,不可强责。
  【注释】

①别易会难:陆机《答贾谧》诗云:“分索则易,携手实难。”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嵇康《与阮德如》诗:“别易会良难。”当为此句所本。

  ②王子侯:天子及诸王的儿子所封列侯。 始见于西汉武帝用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后。 《汉书》有《王子侯表》。

  ③东郡:建康以东之郡,如吴郡、会稽之类。

  ④分张:犹言分别。 为六朝人习用语。 《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又庾信《伤心赋》:“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

  ⑤密云:言无泪。 其意取自《易.小畜.彖》:“密云不雨。”指强作悲凄之态而无泪。

  ⑥赧然:惭愧脸红貌。

  ⑦分首:即分手。 古时首、手同音通用。

  ⑧烂然:目光炯炯貌。

 【译文】
 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古人很看重离别之情。 江南地区在为人饯行送别时,谈到分离就掉眼泪。 梁朝有位王子侯,是梁武帝的弟弟,他在前往东边的州郡任职之前,去向梁武帝告别。 梁武帝说:“我年纪已经老了,与你分别,非常感伤。”说完,两行眼泪就流了下来。 王子侯也显出悲凄的样子,却挤不出眼泪,只得面有愧色地红着脸离开了皇宫。 他因为这件事而受到指责,舟船在停泊处飘荡了一百多天,终于还是不能离开。 北方的风俗,就不屑于离别的凄切,在岔道口说起别离,欢笑着分手。 当然,有的人天生就很少流泪,即使悲痛得肠断欲绝,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对这样的人,就不能勉强和指责他。                                   《原文》6.17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①,不可滥也。 无风教②育,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使人为其不喜闻也。 虽质于面,皆当加外以别之;父母之世叔父③,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父母之世叔母,皆当加其姓以别之;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皆当加其爵位④若姓以别之。 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⑤;江南田里间亦言之。 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注释】

  ①粉墨:本指白和黑。 亦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②风教:见 1.2 注。

  ③世叔父:世父与叔父。 世父,指伯父。

  ④爵位:爵号,官位。 旧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标志。

  ⑤家公家母:《北齐书.南阳王绰传》:“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呼嫡母为家家。”梁章钜《称谓录》二:“北人称母为家家,故谓母之父母为家公家母。”

  【译文】
凡是亲属的称呼,都必须分辨清楚,不可随意滥用。 那些缺乏教养的人,在祖父母去世以后,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与称呼祖父、祖母相同,让人听了不高兴。 即使是当着外祖父、外祖母的面,也应当在称呼上加个“外”字以示区别;称呼父母亲的伯父、叔父,都应当加上他们的长幼顺序来予以区别;称呼父母亲的伯母、叔母,都应当加上她们的姓氏来予以区别;称呼父母亲的堂伯父、堂伯母、堂叔父、堂叔母以及堂祖父、堂祖母,都应当加上他们的爵位或者姓氏来予以区别。 河北的士人,都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为家公、家母;江南乡间偶尔也有这种叫法。 用“家”字代替了“外”字,这其中的缘故我就弄不懂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