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8|回复: 0

[道学研究] 《潜夫论》卷23边议诗解2修守御备必今计令虏不敢来民不患寇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4-1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夫论》卷23边议诗解2修守御备必今计令虏不敢来民不患寇
题文诗:
除仁恩但,以计利言.民为,贱为.
愿察开辟,以来民危,国安者谁?下贫,
上富者谁?故曰君国,将民之以,民实瘠而,
君安得肥?夫以小民,受天永命,窃愿圣主,
国基,伤病远虑,祸福所生.物有盛衰,
时有推移,事有激会,人有变化.智者揆象,
不其宜乎!孟明补阙,河西范蠡,收责姑苏,
是以大功,建于当世,而令名传,于无穷也.
边陲搔扰,族祸,昼夜望,朝廷救己,
公卿以为,费烦不可,今徒窃,笑之是以,
晏子轻,囷仓之蓄,而惜一杯,何异?
但知爱见,薄之钱谷,不知未见,之待民先;
,之难动而,不知中国,之待边宁.
诗痛,不知叫号,惨惨劬劳.公卿苟以,
己不被伤,今竞割地,故以与敌,杀主上之,
民以餧羌.为谋若此,未可谓智,为臣若此,
未可谓忠,才智未足,使其上.且凡四海,
之内者也,圣人所以,遗子孙也;官位职事,
群臣所以,寄其身也.传子孙者,思安万世;
寄其身者,各取一阕.故常其言,不久行,
其业不可,久厌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
圣主之所,独断今言,不欲动民,以烦可也.
即然当修,守御之备.必今计令,虏不敢来,
来无所得;民不患寇,既无所失.今则不然,
苟惮民力,烦劳,使受灭亡,之大祸也.
非人之主,非民之将,非主之佐,非胜之主.
且夫议者,明之所见;,心之所表.
维其有之,是以.:何以服很?
莫若听之.今言边可,不救而安,诚宜以其,
身若子弟,补边太守,令长丞尉,然后是非,
之情乃定,救边无患,无患中国,乃得安宁.
《原文》
除其仁恩〔1〕,且以计利言之〔2〕。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愿察开辟以来〔3〕,民危而国安者谁也?下贫而上富者谁也?〔4〕故曰:“夫君国将民之以,民实瘠,而君安得肥〔5〕?”夫以小民受天永命〔6〕,窃愿圣主深惟国基之伤病〔7〕,远虑祸福之所生〔8〕。【注释】
〔1〕庄子天下篇云:“以仁为恩。”淮南子缪称训云:“仁者,积恩之见证也。”汉书丙吉传云:“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
18爱日篇:除上天感动,降灾伤谷,但以人功见事言之按“但”当作“且”。后汉书窦融传亦云:“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论之”,皆其例也。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五年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此文本之。汉书成帝纪鸿嘉四年诏曰:“一人有辜,举家拘系,农民失业,怨恨者众,伤害和气,水旱为灾。”亦此意也。○铎按:此言除去天灾不计,但以人事言之,其祸已有如下述者。文义甚明,“但”字似不误。)
〔2〕商子算地篇云:“民生则计利。”孟子云:“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3〕御览一引尚书中侯云:“天地开辟。”
〔4〕“下”、“上”旧互置。按管子山至数篇云:“民富君无与贫,民贫君无与富。”荀子富国篇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5〕楚语云:“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诗江有汜郑笺云:‘“以”犹“与”也。’○铎按:下文“是以晏子轻囷仓之蓄”,亦以“以”为“与”。又治要引楚语上亦无“矣”字,与此同。
〔6〕书召诰。○铎按:此经巫列篇亦引,说详彼。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①,亦敢殄戮用乂民②,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③,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④。上下⑤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⑦。”
【翻译】“愿王不要让老百姓肆行非法的事,也不要用杀戮来治理老百姓,才会有功绩。愿王立于德臣之首,让老百姓效法施行于天下,发扬王的美德。君臣上下勤劳忧虑,也许可以说,我们接受的大命会像夏代那样久远,不止殷代那样久远,愿君王和臣民共同接受好上帝的永久大命。”
①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淫,放纵,过度。彝,法。
②亦敢殄戮用乂民:殄,绝灭。戮,杀。乂,治理。
③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功,功效。惟,语助词。
④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刑,法。越,宣扬。显,彰显。
⑤上下:谓君臣
⑥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丕,乃。式,用。替,废
⑦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孔传:“我欲王用小民受天长命。言常有民”。)
〔7〕方言云:“惟,凡思也。”
〔8〕管子君臣下篇云:“审知祸福之所生。”
《原文》
且夫物有盛衰,时有推移,事有激会,人有变〔1〕化〔2〕。智者揆象,不其宜乎!孟明补阙于河西〔3〕,范蠡收责于姑胥〔4〕,是以大功建于当世,而令名传于无穷也〔5〕。【注释】
〔1〕旧作“爱”。
〔2〕史记蔡泽传云:“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平准书赞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推移”注见断讼篇。
〔3〕文三年左传。○铎按:鲁僖公三十三年四月,秦、晋殽之战,晋虏孟明。后放归,秦穆公不替孟明。及文三年五月,秦伐晋,渡茅津,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故曰“孟明补阙于河西”。
〔4〕“姑”旧作“故”。姑胥即姑苏也。后汉纪光武纪二方望谢隗嚣书云:“范蠡收绩于姑苏。”后汉书隗嚣传作“范蠡收责勾践”。章怀注:“收责,谓收其罪责也。”按“收责”读如齐策“收责于薛”,言破吴以偿会稽之败,如归责然也。后汉纪作“绩”,盖袁氏所改。
〔5〕秦策:‘苏秦曰:“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史记司马相如传喻巴蜀檄云:“名声施于无穷,功烈着而不灭。”
《原文》
今边陲搔扰〔1〕,日放族祸〔2〕,百姓昼夜望朝廷救己〔3〕,而公卿以为费烦不可。徒窃笑之〔4〕,是以〔5〕晏子“轻囷仓之蓄而惜一杯之钻”何异〔6〕?今但知爱见薄之钱谷〔7〕,而不知未见之待民先也;知傜役之难动〔8〕,而不知中国之待边宁也〔9〕。【注释】
〔1〕成十三年左传云:“虔刘我边垂。”垂、陲古字通。说文云:“骚,扰也。”“搔”与“骚”同。汉书叙传云:“外内搔扰。”
〔2〕后汉书窦融传云:“隗嚣自知失河西之助,族祸将及。”寒朗传云:“旧制,大罪祸及九族。”“放”疑当作“被”,实边篇云:“百姓暴被殃祸”,即其证。○铎按:下篇云:“或覆宗灭族”,即此所谓“族祸”。
〔3〕襄十六年左传:‘穆叔曰:“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引领西望,曰庶几乎!”’杜注:“庶几晋来救。”汉书韩信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而来佐我!”’
〔4〕后汉书西羌传虞诩云:“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意与此同。○铎按:上篇“而论者多恨不从惑议。余窃笑之,所谓媾亦悔”云云,乃节信笑诸论者也。此亦当同。
〔5〕“以”犹“与”也。○铎按:例见上文。
〔6〕今晏子无此文。○铎按:盖他书载晏子有此语,非必见晏子春秋。“钻”疑当作“”。说文:“饡,以羹浇饭也。”作“钻”则与“囷仓之蓄”不类矣。
〔7〕续汉书百官志云:“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拖欠)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铎按:“薄”即“簿”字,汉隶草、竹字头不分。
〔8〕汉书高帝纪云:“常繇咸阳”,应劭曰:“繇者,役也。”颜师古注:‘繇,读曰“傜”。’说文云:“役,戍边也。”傜、繇,役,并通。○铎按:说文:“役,古文从人。”“傜役”亦见下篇。
〔9〕盐铁论地广篇云:“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边境强则中国安。”急就篇云:“边境无事,中国安宁。”后汉书庞参传:“永初元年,凉州先零种羌反叛,遣车骑将军邓骘讨之。”参上书有云:“方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发不绝,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于转运,资财竭于征发。宜且振旅,督凉州士民转居三辅,休徭役以助其时,止烦赋以益其财。”节信所云,正谓参等。
《原文》
诗痛“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1〕”。今公卿苟以己不被伤,故竞割国家之地以与敌,杀主上之民以餧羌。为谋若此,未可谓知,为臣若此,未可谓忠〔2〕,才智未足使议〔3〕。【注释】
〔1〕北山。○铎按:邹汉勋读书偶识三云:“如潜夫此言,则北山亦主于边患。此北山对东国、南国,殆幽、幷之北山也。”又“惨惨”程本作“惨以”,盖三家诗异文。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译文:有的人不了解民间疾苦,有的人忧王事累断筋骨。注解:叫号:痛苦呼号。惨惨;忧虑不安。劬劳:辛苦劳累。)
〔2〕史记苏秦传秦说魏襄王云:“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人,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愿大王孰察之。”此文大旨本于彼。
〔3〕艺文类聚四十八引桓子新论云:“尧试舜于大麓者,录天下事,如今之尚书官矣。宜得大贤智,乃处议持平焉。”
《原文》
且凡四海之内者,圣人之所以遗子孙也;官位职事者,群臣之所以寄其身也。传子孙者,思安万世〔1〕;寄其身者,各取一阕〔2〕。故常其言不久行,其业不可久厌〔3〕。夫此诚明君之所微察也,而圣主之所独断〔4〕。今言不欲动民以烦可也。即然〔5〕,当修守御之备。必今之计,令虏不敢来,来无所得〔6〕;令民不患寇,既无所失。今则不然,苟惮民力之烦劳,而轻使受灭亡之大祸。非人之主,非民之将,非主之佐,非胜之主者也〔7〕。【注释】
〔1〕新书过秦上篇云:“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书佞幸董贤传:‘王闳云:“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无穷。”’
〔2〕阕,读为“缺”。“一缺”犹今言“一任”矣。
〔3〕“久行”上有脱字。方言云:“厌,安也。”汉书匈奴传赞云:“规事建议,不图万世之固,而偷恃一时之事者,未可以经远也。”○铎按:疑当作“故其言常不久行”,无脱字。
〔4〕管子明法解云:“明主者,兼听独断。”霸言篇云:“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
〔5〕○铎按:“即”犹“若”也。说详经传释词卷八。
〔6〕“来”字旧不重。按后汉书陈俊传云:“光武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即此意也。汉书晁错传云:“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7〕孙子用闲篇文。“民”作“人”,无“非人之主”句。
《原文》
且夫议者,明之所见也;辞者,心之所表也〔1〕。维其有之,是以似之〔2〕。谚曰:“何以服很?莫若听之〔3〕。”今诸言边可不救而安者,宜诚〔4〕以其身若子弟补边太守令长丞尉,然后是非之情乃定,救边乃无患。边无患,中国乃得安宁。【注释】
〔1〕吕氏春秋离谓篇云:“辞者,意之表也。”
〔2〕诗裳裳者华。○铎按:新序杂事一云:“唯善故能举其类”,下引此诗证之。刘向习鲁诗,此盖亦用鲁义也。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译文:只因君子有其长,所以祖业能承继。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3〕说文云:“很,不听从也。”礼记曲礼云:“很毋求胜”,郑注:“很,阋也。谓争讼也。”(服:使服从。很:不听从。听:听任,放任。
译文:是要使不服从者服从,不如先放任一下。)
〔4〕“诚”疑“试”。○铎按:“诚”字当在“宜”上,传写误倒耳。下篇云:“今诚宜权时令边郡举孝一人,廉吏世举一人。”是其语例。笺非。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