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9|回复: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6君臣鉴戒诗解1主纳忠谏臣进直言须相匡谏善始克终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0-10 1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贞观政要卷6君臣鉴戒诗解1主纳忠谏臣进直言须相匡谏善始克终
题文诗: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
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合契,
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
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
朕与卿等,可得不慎,为后嗤!以史为鉴.
贞观四年,太宗论隋.魏徵曰臣,往在隋朝,
闻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但有疑似,
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并令,同日斩决.
大理丞之,张元济怪,试寻其状,乃有六七,
盗发之日,先禁他所,被放才出,亦遭推勘,
不胜苦痛,自诬行盗.元济因此,更事究寻,
二千人内,九人,逗遛不明;官谙识者,
就九人内,四人非贼.有司以帝,已令斩决,
遂不执奏,杀之.太宗:炀帝,
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诛戮,
之危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
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是以遂令,
囹圄空虚.愿公等者,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原文》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 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原文》

贞观四年,太宗论隋日。魏徵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于士澄①捕逐。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②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被放才出,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元济因此更事究寻,二千人内惟九人逗遛③不明。官人有谙识者,就九人内四人非贼。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太宗曰:“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进诛戮,岂得惟行谄佞④,苟求悦誉⑤?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⑥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注释】

①于士澄:原为隋将,后降唐。

②大理丞:大理,大理寺,即最高法院。大理丞,隋时大理寺的副职。

③逗遛:地址不明,形迹可疑。

④谄佞(nìnɡ):奉承,谄媚。

⑤悦誉:得到君上的欢心和称誉。

⑥囹圄(línɡ yǔ):监狱。

【译文】
    贞观四年,唐太宗谈论隋朝统治的时候,魏徵对答说:“我过去在隋朝,曾听说有盗窃案发生,炀帝派于士澄追捕。只要发现可疑的人,就苦苦拷打,被迫含冤承认自己是盗贼的有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在同一天全都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感到奇怪,试查有关案件的文书,竟有六七人在盗窃案发生的那天,原先就关押在别的地方,盗案发生后才放出来,可也被审问拷打,受不了痛苦,自己屈认行盗。张元济因此再进行推究,这二千人中只有九个人当时行踪不清楚。官吏中有熟悉这些人的,证明九个人里有四个不是盗贼。有关部门因为炀帝已下令斩决,就不把真相上奏,结果把这两千人统统杀掉。”太宗说:“这不仅是隋炀帝暴虐无道,臣下们也不尽心办事。他们应当匡正谏诤,不怕有杀身之祸,怎能一味谄媚奉迎,不讲原则地去讨皇上的欢心和称誉。隋朝君臣都是这样,怎么能不失败?我依靠你们共同辅佐,就能使监狱空无一人。希望你们能善始善终,常像今天一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