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卷64太子晋解诗解1古之君子委积施关利民舜天禹圣文仁武义 题文诗: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 五称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 太子晋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请归声就, 复与之田,倘若不返,及有天下,将以为诛. 公将归之,师旷否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 若能幪予,反而复之.师旷往见,太子称曰: 闻王子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 不远长道,而求一言.王子应曰:吾闻太师, 将来甚喜,惧吾年少,见子而慎,尽忘吾度. 师旷又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 自晋如周,行不知劳.王子应曰:古之君子, 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 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师旷告善, 乃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 孰有广德?王子应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 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 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与不取, 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 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 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返失其身,此之谓仁. 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 各得其所,是之谓义.仁以爱民,义正天下. 题解:太子晋,指周景王(一说灵王)太子,名晋。此篇通过晋大夫师旷与太子晋的对话,突出表现太子晋的聪慧。
《原文》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热又惧吾年臣少,见子而慎,尽忘吾其度。”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始如周,行不知劳。”王子应之曰:“古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与,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仪。” 【译文】 晋平公派大夫叔向去成周。叔向见到太子晋并与他交谈,讲了五件事有三件事无言以对,很惭愧地退了出来。他们的交谈没有结果。回到晋国告诉平公说:“太子晋只有十五岁,而我不能与他交谈,请您把声就、复与两处的、田地还给周。如果不归还,等到他继位有了天下,将因此而惩处我们。”晋平公想归还两邑,大夫师旷不同意,说:“请让我盲臣去与他交谈,若能胜过我,等我回来后再回复他。”
师旷见了太子晋,说道:“我听说王子讲的话比泰山还高,所以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坐立不安,不嫌路远而来求太子一句话。”太子晋回答说:“我听说太师要来,非常高兴而又畏惧。我年纪很。小,见了您心里害怕,完全忘了我内心的想法。”师旷说:“我听说太子您,如同古代的君子,成就很大而不骄傲。我从晋国到成周来见您,行程也不感到劳累。”太子晋回答说:“古代的君子,他的行为极其谨慎。积聚粮食,放松关卡:道路上没有阻碍。老百姓喜欢他,相互搀扶从远方而来。远方人前来欢聚,视远道如同咫尺。”
师旷称赞他讲得好,又说道:“古代的君子,他的行为可堪效法。自舜以下,还有谁具有广博的道德呢?”太子晋回答说:“像舜这样的人,伟大如天。舜在自己的位子上,有利于全天下人。养育保护远方人,让远方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仁爱,这就叫做'天’。像禹这样的人,是圣人。他劳苦而不居功,以利于全天下。好施与而不好索取,凡事一定考虑是否正大,这就叫做'圣’。像文王这样的人,他处事的大原则是爱人,具体办事讲求柔和。三分天下他占有两分,仍然敬重别人,不愿抗命,服事商朝。已经有了天下,他反而离开人世。这就叫做'仁’。像武王这样的人,是'义’。杀死纣王一人而有利于全天下。使异姓、同姓都各得其所,这就叫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