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化书》卷3德化诗解4常道仁义正己感喜君子非感非喜太医观国知臣 题文诗:
仁义者乃,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术以至, 于亡国也.忠信者乃,常用之道,用之不得, 其术以至,于获罪也.廉洁者乃,常守之道, 守之不得,其术以至,于暴民也.财辩者乃, 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术以至,于罹祸也. 盖拙在用,于人而巧,在用于身.使民亲稼, 则怨诫民,轻食则怒.饵者鱼之,嗜而膻者, 蚁之慕也,以饵投鱼,鱼必以惧,以膻投蚁, 蚁必去由,不得化道.感父之慈,其非孝也; 喜君之宠,亦非忠也.感喜始于,不感不喜. 多感则必,多怨多喜,则必多怒.感喜在心, 犹物有毒,蓬之藏火,不可不虑.君子之业, 爵之不贵,礼之不大,亲之不知,疏之不疑, 辱之不得,感喜何有.太医之道,脉和而实, 者为君子,生之道也;挠而浮者,乃为小人, 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为君子, 吉之道也;曲而利者,乃为小人,凶之道也. 以是论之,天下理一,故观其国,则知其臣; 观臣知君;观其君则,知其兴亡.臣可择君, 而仕君可,择臣而任.夫揖让虽,可作躁静, 不可作假,衣冠可诈,形体气质,而不可诈, 言语可文,声音不可,以文饰也.真情不假.
化书之54:常道
《原文》
仁义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术,以至于亡国。忠信者常用之道,用之不得其术,以至于获罪。廉洁者常守之道,守之不得其术,以至于暴民。财辩者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术,以至于罹祸。盖拙在用于人,巧在用于身。使民亲稼则怨,诫民轻食则怒。夫饵者鱼之嗜,膻者蚁之慕,以饵投鱼鱼必以惧,以膻投蚁蚁必去,由不得化之道。
【译文】 秉持仁义信念的人按照仁义行事,由于行事的方法不对,以至于导致亡国。秉持忠君诚信信念的人,根据忠信做事,由于做事的方法不对,以至于获罪。秉持廉洁信念的人,做事坚守廉洁,由于坚守的方法不对,以至于引起民怨。管理钱财的人使用钱财做事,由于使用钱财的方法不对,以至于招来横祸。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帝王)将这些用于他人,而正确的是将这些用于自身。强迫百姓去从事农业劳动则招致抱怨,告诫百姓要节俭饮食则引起愤怒。就像鱼饵是鱼儿的嗜好,膻腥之物是让蚂蚁倾心的美食,但是将鱼饵投向鱼儿,鱼儿必然畏惧,用膻腥之物投向蚂蚁,蚂蚁必然四处奔逃,这都是不懂得正确的方法所致。
【注释】
辩:管理,统治 盖拙在用于人,巧在用于身: 这里所说的“不得其术” 即是“用于人” , “得其术” 即是“用于身” . 多数君主只能将儒家教化“用于人” ,而不能“用于身” .
化书之55:感喜
《原文》
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宠,非忠也。感始于不感,喜始于不喜。多感必多怨,多喜必多怒。感喜在心,由物之有毒,由蓬之藏火,不可不虑。是以君子之业,爵之不贵,礼之不大,亲之不知,疏之不疑,辱之不得,何感喜之有。【译文】
对父亲的慈爱千恩万谢,并非是孝顺;对君王的宠信欢欣喜悦,并非是忠心。感谢始于不感谢,欢喜始于不欢喜。有很多的感谢必然有很多的怨恨,有很多的欢喜必然有很多的愤怒。感谢和欢喜这些东西在心里,就像东西里面藏有毒药,就像柴火堆里面藏有火种,不能不考虑到。因此道德高深的人为人处事,爵位加身并不感到自己有多么尊贵,受到他人尊敬也不会自高自大,对他人与自己亲近的举动也没有应和,对他人与自己疏远的行为也不去疑虑,他人欺辱自己也不感到是受到欺辱,在心里哪里还会有什么感谢和欢喜呢。
化书之56:太医
《原文》
太医之道,脉和而实者为君子,生之道也;挠而浮者为小人,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为君子,吉之道也;曲而利者为小人,凶之道也。以是论之,天下之理一也,是故观其国,则知其臣;观其臣,则知其君;观其君,则知其兴亡。臣可以择君而仕,君可以择臣而任。夫揖让可作而躁静不可作,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
【译文】
根据医生诊断病情的经验,脉象平和搏动沉实的一般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符合养生之道的脉象;脉象杂乱轻浮的一般都是品格低劣狡诈的人,是加速身体衰败死亡的脉象。根据占卜的经验,蓍草摆动缓慢、草叶平直的一般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为吉祥的卦象;蓍草摆动急促、草叶弯折的一般都是品格低劣狡诈的人,是为大凶的卦象。据此推论,天下的事情和这样的事情是一样的。因此,观察一下这个国家的情况,就知道这个国家中大臣的情况;观察一下这些大臣的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君王的情况;观察一下这个君王,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兴亡变化的大概趋势。大臣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君王为之效力,君王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大臣来任职。礼节可以作假而性情的浮躁与否不能作假,衣冠服饰可以作假而气质形体无法作假,说话的言语可以作假而说话的声音不能作假。
【注释】
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人为的通过蓍草的运动摹拟我们所要预测事物的运动,其规律即吉凶是相似的并通过卦象显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