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52论功诗解1大夫:以义伐不义轻易取文学:匈奴无礼笃信敏事兵不轻用 题文诗: 大夫又曰:匈奴者无,城廓之守,沟池之固, 修戟强弩,之用仓廪,府库之积,上无义法, 下无文理,君臣嫚易,上下无礼,织柳为室, 旃廗为盖.素孤骨镞,马不粟食.内则备不, 足畏外则,礼不足称.夫中国乃,天下腹心, 贤士所总,礼义所集,财用所殖.夫中国以, 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 春秋有曰:桓公与戎,狄驱之尔.况以天下, 之众力乎?文学对曰:匈奴车器,虽无银黄, 丝漆之饰,素成务坚.丝无文采,裙祎曲襟, 之制都成,而务完整.男无刻缕,奇巧之事, 宫室城郭,之功女无,绮绣淫巧,之贡纤绮, 罗纨之作.事省致用,易成难弊.匈奴虽无, 修戟强弩,戎马良弓;家有其备,人有其用, 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资粮不见,案首而支, 数十日食,因山谷为,城郭水草,以为仓廪. 法约易辨,求寡易供.是以刑者,而不之犯, 指麾从令.虽嫚于礼,而笃于信;虽略于文, 而敏于事.故其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 百官能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 今群臣为,县官计者,皆言其易,而实难故, 秦欲驱之,反更亡故,兵者凶器,不可轻用. 倘轻易用,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也. 伐之必义,不得已兵,义兵无敌,因情制宜. 【题解】经过西汉人民长期奋战,到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战争,终于取得很大胜利,对统一中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大夫高度赞扬“先帝征不义”,是“为万世度”,认为“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文学则竭力鼓吹“抗战必亡”的谬论,胡说什么“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也”。“战胜而不休”,就要“身死国亡”,攻击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抗击匈奴是“外无敌国之忧,而内自纵恣”,“是以秦欲驱之而反更亡也”,以此来影射汉武帝。
《原文》
大夫曰:匈奴无城廓之守①,沟池之固,修戟强弩之用②,仓廪府库之积,上无义法,下无文理③,君臣嫚易④,上下无礼,织柳为室,旃廗为盖⑤。素孤骨镞⑥,马不粟食。内则备不足畏,外则礼不足称。夫中国,天下腹心,贤士之所总⑦,礼义之所集,财用之所殖也。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春秋》曰:“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⑧。”况以天下之力乎?【注释】
①廓,同“郭”,见《论勇篇》注释。
②修:长。
③文理:正常秩序。
④嫚易:互相欺侮。
⑤廗,与席古字通,此盖六朝唐人习用之俗字。“旃席为谏”,就是旃帐。(“旃”同“毡”)
⑥素孤:不涂漆、不绘画的木弓。骨镞(z*):用兽骨制造的箭头。
⑦总:聚集,集中。
⑧《公羊传·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此盖战也,何以不言战?《春秋》敌者言战,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
【译文】 大夫说:匈奴没有城墙防守,没有深池宽沟的护城河,也没有长戟强弓的武器,更没有粮仓和国库的蓄积,他们上边没有义理法律,下边没有正常秩序,君臣互相欺侮,上下没有礼节。他们用柳条编造房屋,用毛毡做屋顶。军队用的是木弓骨箭头,马不喂粮食。他们的内部防守没有什么了不起,对外也谈不上有什么礼义。现在汉朝是天下的中心,人才集中,礼义完备,财用富足。攻打匈奴,我们是以智慧攻取愚蠢,以正义讨伐不义,就像秋霜打落叶一样。《春秋》上说:“齐桓公攻打戎、狄,不过是驱逐他们罢了。”何况我们是以天下的力量来对付匈奴呢?
《原文》
文学曰: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素成而务坚。丝无文采裙祎曲襟之制①,都成而务完。男无刻缕奇巧之事,宫室城郭之功。女无绮绣淫巧之贡,纤绮罗纨之作。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虽无修戟强弩,戎马良弓;家有其备,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而已。资粮不见案首②,而支数十日之食,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者而不犯,指麾而令从③。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④,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群臣为县官计者,皆言其易而实难,是以秦欲驱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也⑤。【注释】
①丝:指用丝织物做成的衣服。祎(hui):本指古代男人遮蔽膝盖的东西。本文指男子的下衣。
曲襟:弯曲而互相交叠的衣襟。本文指男女上衣。
②案首:盛粮食的器具。
③指麾(hui):即指挥。
④木,原作衣,今据卢文弨、张敦仁说校改。
⑤一朝:犹言顷刻之间。尔:语气词,罢了。
【译文】 文学说:匈奴的车辆器具没有用金银丝绸油漆来装饰,但朴素完整结实。穿的衣服没有花纹色彩、上下衣和男女服制的区别,但以完美无缺为务。他们男的没有雕刻奇巧物品的事,女的不去刺绣华丽的丝织进贡,也不做纤细的绫罗绸缎。他们做的东西少但足以应用,容易做成难于用坏。虽然没有长戟强弩,战马良弓;但每家都有准备,每人都有任务,一旦有紧急情况,弯弓上马就行了。他们虽然没有盛粮食的器具,但有可支持几十天的食物,利用山谷做城郭,以水草为粮仓。法律简单,容易辨别,上边税收少,下边容易供给。因此他们很少动用刑罚,人们也没有犯罪的。上边指挥,下边服从命令。他们轻视礼节,但能忠实讲究信用,文字简单,但做事敏捷。所以,虽然没有讲礼节的书,只在骨头、树皮上刻字做记号,大小官员都能记住,并且君臣之间都能互相指使。现在,群臣中为朝廷考虑的人,都说打匈奴看来容易而实际上很困难。就因为这样,秦国曾想把匈奴驱逐走,不仅没有达到驱逐的目的,反而变为自己灭亡。所以兵戈是凶器,不可以随便动用。如果轻易动用,就会使自己的国家由强变弱,由生存变为灭亡,这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