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国学网 扒―――说瞧不起人的话。"你别把人扒得一文不值。"
扒头儿―――把头贴近去看。"我扒头儿往屋里一看,没人。"
巴不能够儿―――求之不得,巴不得。
巴结("结"读jī)―――培养。"把你巴结到大学毕业了,可真不容易啊!"
拔―――食物放在水中浸泡。"肉放在水里拔一下再炖。"
拔撞―――打抱不平。"媳妇受气,娘家哥来给妹子拔撞。"
拔裂儿―――开裂。"冬天手上搽点凡士林,别冻得拔裂儿。"
把―――次、回。"别管成不成,咱先试一把。"
把对("对"读三声)―――双方的拖欠互相抵偿。
把该―――谁也不欠谁的。"我可都还你了,咱们把该。"
把滑―――有把握,与把牢义同。没把握叫"不把滑"。
把家虎儿―――善于理财持家的人。
耙―――①泥泞。"道上耙极了。"②用脚踩泥水。"我耙了一脚泥。"
罢了("了"重读)―――了不起,有你的。"你真罢了,我服了。"
掰不开瓣儿―――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好几天了,我心里就是掰不开瓣儿。"
掰生―――离间。"都是自己人你这不是掰生吗?"
白吃饱儿―――不做事白吃饭。"他什么都不干,整天白吃饱儿。"
白给―――①白白地送人。"这些破烂东西,白给也没人要。"②不是对手。"你还要跟他较量,白给!"
白话("话"读轻声)―――胡说、乱讲。"别听他乱白话了,没那么回事。"也作"白话舌"、"白话蛋"。
白净子―――皮肤白皙的人。
白毛汗―――突然出汗。"吓得我出了一身白毛汗。"
白眼儿―――外孙子(女),"白眼狼"的简称。
摆谱儿―――摆阔气讲排场。
百岁儿―――婴儿出生后一百天的庆典。"今天我小孙子过百岁儿。"
般配―――相称、合适,多指夫妻。"郎才女貌,这小两口多般配。"
板―――纠正、改掉坏习惯。"你这个毛病可得板着点儿。"
板生―――平整。"看你穿的衣服总是那么板生。"
半参子("参"读四声)―――事情没做完。"他又弄个半参子,搁下走了。"
拌蒜了―――踉跄、蹒跚。"我脚底下都拌蒜了。"
帮乱―――与"帮忙"相对。
膀大力的―――到头了、到底了、到家了。"跟您说个膀大力的吧,最低价是18万,再少不行了。"
棒硬―――坚硬。"还没煮烂呢,你尝尝还棒硬呢。"
包了儿―――全部买下,也作"包圆儿"。
保准―――有把握、保证,也作"保根"。
报儿―――一次、一回,指哭。"这孩子一天不知哭多少报儿。""冲着我妈的遗像哭了一大报儿。"
爆皮―――皮肤皴裂。"抹点唇膏吧,嘴唇都爆皮了。"
抱热火罐儿―――空想。"没有希望了,别再抱热火罐儿了。"
背(读一声)―――平均、分摊。"每人才背十块钱,真便宜。"
背黑锅―――受牵连,落埋怨。"本来没他的事,也跟着背黑锅。"
备不住―――或许,可能。"天这么阴,备不住要下雨。"
笨揣("揣"读chuái)―――蠢笨的人。"怎么教你也不会,真是个笨揣。
李世瑜,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古籍出版社编审,长期从事民间宗教、民俗信仰、民间方言、俚语的研究及房屋考古调查,是"天津方言岛学说"的创立者,著有《现在华北秘密宗教》、《天津方言、俚语》等。
贝儿贝儿―――傻子。"别管怎么打扮也像个傻贝儿贝儿。"
倍儿―――很、非常、十分。
比划―――较量。"你要不服咱俩就比划比划。"
扁―――踩。"那是害虫,快扁死它。"
憋嘟―――发育不良,身体矮小。"都18岁了才不到1.6米,长憋嘟了。"
病病歪歪―――身体衰弱,经常有病。"这几年他老是那么病病歪歪的。"
病秧子―――从小体弱多病的人。
驳头―――很快离开。"他一看情况不妙,驳头就跑了。"
不吃劲―――可有可无、没关系、没必要。"这场戏不太精彩,看不看不吃劲。"
不好"不"读一声,"好"读hū―――有病了,不舒服了。"这些日子总闹不好。"此读音为江淮方言,近年已渐淘汰。
不分流儿"流"读四声―――手的动作不灵活。"冻得我的手都不分流儿了。"
不够捻儿"捻"读四声―――差一点。"不管怎么省着,每月还是不够捻儿。"
不够做儿"做"读zòu―――骂人的话。或简化为"不够"。"这个人真不够。"
不合遥向―――不对头,不合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