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9|回复: 0

[史学] 屈原新论(2)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2-8-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北京日报
楚国因为政治上的封闭,导致优秀的人才不但不能在楚国得到重用,而且还深受迫害。春秋时伍子胥就是典型事例。楚平王抢夺了给太子建娶的妻子,担心太子建及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忌恨,杀伍奢。又因伍奢二子贤,欲杀二人,伍奢的长子伍尚被杀,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后伍子胥率吴国军队灭楚,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说:“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于是“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楚国因此才能在春秋后期苟延残喘下来。 战国时期,楚国虽有恢复,但要和秦国对抗,仍然是没有力量的。秦国的强势,以及楚国的羸弱,决定了战国时期的楚国处在一个不可能有大作为的时代。也正因此,屈原给楚王提出的连齐抗秦、杀张仪,不去武关会秦王的政治策略,楚怀王不敢接受。《史记・楚世家》载秦昭襄王约楚怀王访秦,“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睢建议楚王毋行,发兵自守,楚怀王儿子子兰说:“奈何绝秦之欢心!”楚怀王为了社稷,只能忘记自己这个君主的安危,亲赴秦国。《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楚怀王也许做不到“民为贵”,但是,他知道在社稷存亡面前“君为轻”的价值判断,他不去秦国,则可能“危社稷”,所以,只得选择去了。
屈原是一个想在楚国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想拯救楚国,但是楚国不能给他提供大有作为的舞台。屈原不被楚王任用,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不能有所作为和想有所作为,这是屈原和楚国领导层发生矛盾的根源,也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与其说屈原是法家或者改革家,毋宁说他是一个坚守传统的儒家思想家
战国时期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如何适应社会的蜕变,成了这个时代弄潮儿们追逐的目标,战国时期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体现这个特点。法家、纵横家的成功,即是如此。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因秦孝公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先“说公以帝道”,“孝公时时睡,弗听”,谴责景监说:“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后五日,商鞅二见孝公,“说公以王道”,“益愈,然而未中旨”,“孝公复让景监”。商鞅三见孝公,“说公以霸道,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孝公对景监说:“汝客善,可与语矣。”商鞅四见孝公,“以强国之术说君”,“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商鞅的最高理想是帝道,其次是王道,再其次是霸道,而强国之术是他认为的最下道,但因为秦孝公认为“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久远,吾不能待”,商鞅就放弃了他的理想,而投孝公所好,但他自己知道,强国之术“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