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6|回复: 0

[史学] 皇帝的小名

[复制链接]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2-8-1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甘肃日报
与常人一样,一些看似威严的皇帝也有着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名。汉唐以来,一些皇帝为了方便百姓避自己的名讳,爱用生僻的字眼,可他们的小名却与常人一样通俗。 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生活更加不易。为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热衷于给他们起寓意吉祥的小名。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有个不错的小名:寄奴。
《宋书・符瑞志上》记载:刘裕出生时,正值深夜,有神光照射刘家的宅子,又有甘露降落在刘家祖坟的树上。刘裕的父亲见儿子生而奇异,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奇奴。后来,小奇奴被接到舅舅家抚养,小名也改成了“寄奴”,取寄养在舅家之意。“神光”与“甘露”,是修史者编造的鬼话,为的是突出皇帝身世非凡,与众不同。“奇奴”与“寄奴”的得名,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奴就是奴仆,奴仆生来命贱,经得起磨难。起这样的小名,是希望小寄奴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健康长大。
刘裕年少时,手上患了一种疮,总是治不好。一天,在徐州的下邳,刘裕碰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对他说:“司马氏的晋朝气数已尽,不久将会灭亡,那时江南会大乱,重新恢复社会秩序,就靠你啦!”老和尚还从怀中摸出一包黄色的药面儿,交给刘裕,并嘱咐:“此疮难治,非此药不能瘳也。”说完就不见了。
刘裕试着把老和尚留下的药面儿敷在手上,几天后,手上的疮就治好了。剩下的药面儿,刘裕收了起来,后来他带兵厮杀疆场,经常受伤,每次受伤,便用这种药面儿治疗,疮伤无不立愈。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善治枪棒、跌打损伤的药命名为刘寄奴,民间甚至有了“家有刘寄奴,不怕刀伤颅”的说法。刘寄奴成为草药名,丰富中医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为皇帝的小名平添了几分奇趣。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萧衍笃信佛教,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
萧衍的子孙为亲者讳,把“练”叫做“绢”。《颜氏家训・风操篇》讲到避讳时说:“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梁武小名阿练(练儿),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
汉唐风气,儿子多数被称为郎。唐明皇李隆基排行老三,所以父亲唐睿宗李旦给他起的小名就叫“三郎”。《大唐新语・著述篇》记载:“太平公主沉断有谋,(武)则天爱其类己……睿宗与群臣呼公主为太平,玄宗为三郎。”唐明皇的小名三郎因兄弟排行而得,加之煌煌大唐,气势恢弘,有容人之量,属下对这一小名并不避讳,在文献里留下一连串有趣的记载。
唐明皇酷好戏曲,被称为梨园弟子的祖师爷。手下的大臣摸透了他的性子,变着法子去迎合他。开元年间,负责督造河工的韦坚在渭水之南开凿出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河道,名为广运潭,使唐都长安通过华阴、洛阳与大运河连成一线,沟通了江南与长安,江南的货物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往长安。竣工那天,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韦坚特地建了一座望春楼,供亲自出席的唐明皇登临。陕县县尉崔成甫还特地把民间流行的《得体歌》改写成一首《得宝歌》。崔成甫亲自在第一艘船上领唱:“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后面有一百多名衣饰华丽的年轻女子跟着齐声合唱,还有笙管笛箫伴奏,后面的船队一字排开,徐徐跟进。京城百姓,观者山积。
崔成甫将《得体歌》中原有的“三郎”一句信手拈来,暗喻明皇,以赞扬他统治下的经济繁盛景象,乐得望春楼上的李家三郎合不拢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