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9|回复: 0

[国学灌水] 7岁男孩读古典名著上瘾 念一句话马上说出所在章节

[复制链接]
夏知 发表于 2013-11-1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新文化报
20131118103758317.jpg

妈妈两年前在小元读的第一本书上写下感受 本报记者 闫硕 摄

  “单雄信同尉迟恭战不上三个回合,渐渐抵挡不住,便把枣阳槊一放,空手跑了。尉迟恭叫一声:‘逃跑的不算好汉……”
  请听题―――注意,不是问这出自什么故事―――这是青少版《隋唐演义》的第几章?
  即使熟读本书的人,可能也迷糊了。但记者眼前的7岁男孩子小元,眼珠转了转,约2秒后轻松回答:“这是37章,秦王果园遇雄信……”
  这个孩子着迷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随便拿起一本,念到一句话,他都能马上说所在章节,大概的页数。
  儿子爱读书,妈妈李女士很欣慰,可渐渐发现,这两年来,儿子对其他的书不爱看了,她想询问其他家长或专家,这会不会影响以后学习和成长规律?
  一看《西游记》就乖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都有少儿版、青少版、典藏版等五六个版本,这些都是小元读过的书,李女士将它们搬到茶几上,根本放不下。
  李女士说,孩子从小爱读书,认字也多。5岁时,孩子上幼儿园大班,“那时儿子不爱去,还讨厌午睡,总是哭闹,后来无意中拿了一本《西游记》给他看,没想到竟然乖了,小手捧着一直看,这还不是图片版的呢,字特别多……”
  这本《西游记》已经泛黄散页,在第一页空白处,李女士用笔记录当时的心情,“从这本书中任意找一句话,他便知道在哪页,希望5年后儿子再读会有另一番感悟……”
  把自己想象成最厉害的
  李女士说,小元熟悉到这个程度,是因为光这本《西游记》他已经读了50多遍了,还不包括其他版本,“从5岁开始,又陆续给他买了其他名著,除了《红楼梦》,他都非常喜欢,一本接一本看,一遍又一遍重复……”李女士见儿子越来越着迷名著,每次领着上书店,即使读完了一个版本,他还会选其他没读过的版本读,晚上睡觉前会读一段时间,现在,小元还在厕所放着一本《西游记》,用夹子夹在当前书页上。
  能看懂吗,字认识吗?“能啊,不认识的字,有的问妈妈,有的就跳过,有的查字典……”小元说。
  小元说,这些书里有好多英雄,都是打仗的,“孙悟空、关羽、李元霸我都喜欢……”每次看这些书,他总会把自己想象成里面最厉害的人物,看几遍都不够,这些书,他都最少读了30遍。
  小元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在别人眼里聪明可爱,爱好广泛,学习成绩又好,老师也认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问题,但妈妈发现,孩子不喜欢读其他类的书了。“我担心这样不好,想请问专家,看看需不需要用什么方法引导他看看别的书?”她很纠结。
  ■专家
   
  好事,“哪壶先开提哪壶”
  “这是好事!家长不用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能读到这个程度很难得,慢慢地,他读书有可能就会进入思考和研究的阶段!”吉林省中小学家庭教育促进会的一位教育专家答案很乐观。
  她还给做了分析,在过去大人批评孩子,有句话叫“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教育有了新观点,叫“哪壶先开提哪壶”,就是要先读有趣的,然后再读有用的,让孩子看课外书,并非追求数量,首先是培养他们对课外书的兴趣,然后把偶尔的兴趣引导为浓厚的兴趣,最后老师和家长不要求他看,他也会如饥似渴地找课外书看。培养孩子看书,兴趣才是第一!
  重要的是养成读书习惯
  新文化网专栏作者、家庭教育专家范中华认为:“家长的担忧不必要,孩子对阅读有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
  范中华说,孩子对喜欢的某本书,或是书中的某个部分,会反复阅读。她认识几个小孩,上小学之前把四大名著原著读完了,他们后来的心理素质、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发展得很好。最近她的研究发现,高中生更是按兴趣去读,不一定读文学名著,但作文能力都有提高,“老师也证明这点,就是爱读书的孩子,作文成绩提高都比较快。”
  至于李女士担心读书的单一性和重复性,范中华认为,这是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她的女儿魏一宁如今17岁,是个小作家,酷爱文史类书籍,从小学6年级开始出书。“我姑娘小时候也这样,有的书读破了,再领去书店,她还选这个。”如果对读书内容确实担忧, 可以买一些与他爱读的书相关的书籍,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引导他读当代人写的作品,然后再领他去书店选书,一定会让他去博览群书的。”
  ■互动
  小元《西游记》看了50多遍,您的孩子或亲友也有类似神奇的阅读经历吗?欢迎您与我们互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或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新文化报、@新文化网;或登录新文化网论坛发帖,也可以通过“新文化+”客户端及新文化报微信xwh96618与我们联系。参与互动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

        来源:新文化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