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家张洁古认为,内伤、外感头痛都要用川芎,剂量可以在15~30克。笔者再加全蝎、蜈蚣磨粉,每次1克,属寒者加桂枝、细辛,也可以加徐长卿祛风湿止痛。
•笔者曾经治一血管神经性水肿案,由胡蜂刺了一下引起局部的水肿,用五苓散加清瘟败毒饮,数剂即肿退。五苓散中桂枝有通阳作用,还有抗变态反应样的作用,对神经性水肿有效。
•笔者在临床发现许多慢性胃肠病,病机寒热交错者颇多,不少患者因受寒而发作,即使辨证属热者,也与受寒有关。所以在治疗中常寒热并用,黄连汤是最常用之方。方中桂枝、黄连、干姜、人参的配伍,堪称经典,屡试不爽。
《桂枝的配伍运用》
桂枝加桃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通络行瘀。笔者曾治一雷诺氏症案,西医认为由肢端小动脉痉挛所引起,中医认为由阳虚络脉痹阻引起,取桂枝辛温通络,用桃核承气汤加地龙、桑枝、木瓜、川芎及地龙、地鳖虫、乌梢蛇等,祛风通络。虫类药一能祛风搜络中之邪,二能化瘀通络解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经络由受寒而痛者,用桂枝通阳通络甚佳。临床处理时,嘱患者在内服的同时,煎汤浸泡手指,可以提高疗效。
另外对于瘀血头痛,有两种情况可以引起,一种是脑外伤而引起的头痛,一种是由于久痛入络而引起的头痛,疼痛固定不移,呈刺痛样,属于瘀血头痛,用桂枝、桃仁、当归、丹参、川芎、细辛等。医学家张洁古认为,内伤、外感头痛都要用川芎,剂量可以在15~30克。笔者再加全蝎、蜈蚣磨粉,每次1克,属寒者加桂枝、细辛,也可以加徐长卿祛风湿止痛,徐长卿性质偏于寒性,可以监制桂枝、细辛之温性。
桂枝加茯苓、白术 功能通阳利水,代表方是五苓散,五苓散治疗脾虚水饮。《金匮要略》痰饮病的四个饮证中,脾虚水停用苓桂术甘汤。笔者曾经治一血管神经性水肿案,由胡蜂刺了一下引起局部的水肿,用五苓散加清瘟败毒饮,数剂即肿退。五苓散中桂枝有通阳作用,还有抗变态反应样的作用,对神经性水肿有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 治疗心血管的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心慌,自感有早搏,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普通心电图都正常。自觉心慌怔忡不安,心中惕惕然,好像叉手自冒心,或如人将捕之,心中有种恐惧感,用桂甘龙牡汤加减有一定疗效。部分更年期综合征伴上述症状者,可用二仙汤加桂甘龙牡汤一起用。其中肝肾阴虚为主者,加地骨皮、炙鳖甲,仙茅、仙灵脾可以少用或不用,汗出多的用煅龙牡。阴阳两虚者知柏地黄丸、二仙汤同用。仲景还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相类方,张仲景用治疗太阳病中的坏证、变证。
桂枝加人参 功能补气温阳解表,《伤寒论》原治发热下利,表里不解者,病机属脾虚兼表证,属表里同治。用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表现有太阳表证,同时有脾虚的腹泻,或者是食欲不振。笔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结肠炎患者,因受寒而诱发结肠炎,可以用桂枝人参汤,人参也可改用党参、太子参取代。
桂枝加黄芪 功效补气和营固表。《本草新编》说,桂枝有汗宜止,无汗宜发。桂枝既不是发汗药,也不是止汗药,桂枝是一个调和营卫的药。营卫不和可能是汗下淋漓,可能是无汗。如果出汗太多,有气虚证者,桂枝加黄芪一起用,桂枝加黄芪汤就是桂枝汤加黄芪。同类处方有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加黄芪汤,这3方的组成成分相同,但其剂量及君药不同。所以朱丹溪说,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桂枝不是收汗的,旨在调和营卫。张石顽说,麻黄外达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的功效是解肌。笔者在前面介绍过,无论有汗、无汗,只要病机属于营卫不和者,均可以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
桂枝加大黄 《伤寒论·太阴病篇》:“太阳病,医反下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汤证未去,同时伴有“大实痛者”,里有腑气不行,所以用桂枝汤解表,再加生大黄通大便,属于表虚里实证。笔者曾治一慢性肾功能不全案,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多见脾肾阳虚,补脾肾之阳治其本,用黄芪、党参、桂枝(或者肉桂)、白术、茯苓、山药、仙灵脾、巴戟天、金雀根,再用大黄、枳实、厚朴、六月雪、泽泻、桃仁、积雪草等,泄其湿浊瘀毒。使病人每天大便2~3次,小便通畅,让诸邪有出路。经过恒心调理,不仅症状逐渐改善,肌酐、尿素氮逐渐下降,接近正常。
桂枝加干姜 功能振奋中阳,代表方是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方用桂枝解表,干姜温中,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其类方是黄连汤,治疗上热下寒,腹中冷痛。这一类处方现在临床上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克隆恩病,寒热并用,通涩并用,有一定疗效。桂枝与干姜,再加黄连,寒热并用,另一方面用健脾利气药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枳壳、陈皮、厚朴与收敛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等合用。实践证明,收敛药一用造成便秘,腹部胀痛更加厉害,通塞并用,寒热并调,相反相成。这一类病的病机往往虚实兼夹,寒热并存,用黄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非常合拍。
桂枝加薤白头 功效通阳散寒,代表方是枳实薤白桂枝汤。此方《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阴寒痰浊偏盛,心中痞闷,胁下逆抢心,用枳实、厚朴、薤白头、桂枝、瓜蒌。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很多,疲劳、失眠、受寒、饮食过饱、油腻吃太多、情绪过分激动都可以诱发心绞痛,但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天气暴冷。对于冠状动脉不太通畅有斑块的患者,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临床上对心绞痛经常用活血化瘀方法来治疗,这主要是受了西医学说的影响,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分析,由于寒邪外袭,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导致血脉痹阻,不通则痛。用桂枝、薤白头通阳散寒,两药辛味可以通络,这是治本之策,再佐活血化瘀之品,可以相得益彰。根据实际情况剂量可以稍大一些,往往立竿见影。
桂枝加葛根 解肌和营卫,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原方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可以疏通太阳经经气,解肌祛邪,调和营卫。笔者曾治一空调病案,患者在空调室内伏案工作良久,出现颈部、肩胛骨、背脊处酸痛板滞。此风寒外束,营卫不和,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患者过去有颈椎病史。处方:桂枝、葛根、麻黄、蔓荆子、川芎、细辛、木瓜、当归、丹参、鸡血藤、独活、伸筋草,1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嘱其远离空调,注意体位姿势,并加强“米字操”锻炼。
桂枝加厚朴、杏仁 解表降气平喘,代表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此方主治风寒在表,咳喘气逆。《伤寒论·太阳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临床素有明显支气管炎患者往往受寒而发作。用桂枝汤疏解表邪,加厚朴、杏仁旨在降气平喘。肺主气机的宣发和肃降,因感染外邪而致宣发和肃降失调,肺气上逆而发咳喘,所以笔者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时,在解表祛邪止咳的同时,常仿仲景法加入利气、降气的药物,如厚朴、枳壳、金沸草等,可以加强疗效,此即“治咳先治痰,治痰先利气”之理。
桂枝加芍药、知母 功能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此方主治风湿历节疼痛,肿大变形。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常常因为受寒,或者久立、久行,疲劳过度,或者体位姿势不正确,导致病变发作。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由桂枝、芍药、知母、附子、麻黄、生姜、白术组成,此方寒热并用,温经散寒止痛作用明显。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徐长卿、鸡血藤、忍冬藤、伸筋草、独活、秦艽。疼痛甚者,可以加用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止痛效果更好。同类方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甘草、乌头)治疗寒湿痹阻,关节剧痛,痛处不移,不可以屈伸,方中也可以加入桂枝。
桂枝加当归 功能散寒通脉,代表方当归四逆汤。此方主治寒凝经脉,手足厥寒者。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雷诺氏症、深部静脉栓塞、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效果很好。曾经治疗一位深部静脉栓塞患者,经西医诊断明确,但久治少效,来诊时诉下肢冷痛,行走困难,诊其舌苔白腻,舌下静脉瘀紫。此血虚寒凝,血脉痹阻。处方:当归、桂枝、赤白芍、细辛、甘草、木瓜、木防己、伸筋草、忍冬藤、姜黄、延胡索、徐长卿、威灵仙等,加减治疗一月余,症状控制,病情稳定。
桂枝加黄连 功能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代表方黄连汤。此方主治上热下寒,腹中冷痛,欲呕吐。笔者在临床发现许多慢性胃肠病,病机寒热交错者颇多,不少患者因受寒而发作,即使辨证属热者,也与受寒有关。所以在治疗中常寒热并用,黄连汤是最常用之方。方中桂枝、黄连、干姜、人参的配伍,堪称经典,屡试不爽。曾治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腹泻时作,大便不成形,有时伴有黏液,一日4~5次。处方:桂枝、黄连、干姜、党参、白术、白芍、防风、木香、马齿苋、薏苡仁、白扁豆、葛根、芡实、石榴皮、延胡索、徐长卿,陈皮,上方加减治疗4月余,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每天1~2次,基本成形,无腹痛。因为患者怕痛未作肠镜复查。
《桂枝的用量及禁忌》
桂枝的用量 《伤寒论》中桂枝用量最多5两,有1方,乃温阳、平冲逆的桂枝加桂汤。温心阳、祛风湿痹痛用4两。一般用2~3两,用3两者17方,用2两者7方。最少用6铢,有1方。按柯雪帆先生研究1两=15.625克=24铢。现代临床常用量为6~9克,必要时可以用至12~30克。关键是辨证正确,配伍合理,用得好往往可以出奇制胜。
桂枝的禁忌 一般来说,阳盛气浮,里有火热者不能用。《伤寒论》:“桂枝下咽,阳盛立毙。”另外,湿热证一般不用,“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肠燥津枯者不用,桂枝附子汤“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则去桂。《药性集要便读》:“舌绛、神昏、发斑、鼻衄、血热症皆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