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3|回复: 0

[国学灌水]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8-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礼记》说: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是指先秦时少年拜见长辈先要漱口、洗手,整理发髻和衣襟,还要系挂香囊,避免身上的气味冒犯长辈。

古代人没有现在这么多急功近利的事迫着去做,生活节奏也比较缓慢,有闲情的人就会借助身边美好的香花香草享受一下生活。而且古代许多事都是围绕着一个礼字来的,香也跟它息息相关。亲友相敬是礼,朝堂行止更是礼,嘴里嚼块口香糖在古代也曾是礼。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

口气芬芳的大臣

东汉时有一位侍中叫刁存,有口臭。一天,恒帝赐给他一个状如钉子的东西,命他含着。刁存惶恐遵命,又觉得此物辛辣,以为是皇帝赐死的毒药,急忙回家与家人诀别。之后,才发现口有香气。这其实是一枚上等鸡舌香,是皇上的特别恩赐能除口臭。

鸡舌香形如钉子,又名丁子香。这可不是我国北方的丁香,在东汉时可是名贵的进口香药,含之能避口臭,令口气芬芳这该是今天口香糖的老祖宗。有关这名贵的鸡舌香,还有个故事。说东汉以后的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有一次将鸡舌香精心包装起来,并修书一封写道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即刻遣使者把香送到千里之外的孔明军中。何意?是讥讽孔明先生口臭吗?没想到曹操会用这种幼稚的手段?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图中那三件茶叶沫釉色的香具便是品香用的炉瓶三事:香瓶(内插香铲、香箸)、盛香粉的香盒和香炉。画面前方精巧的黑色烧炭盘以墨玉为盖,放着香炭块的炭盘上搁置着一柄香匙。后面玻璃瓶内放置的是香丸。

我们还是从那位刁存说起,也许正是老刁的口臭提醒了众位朝臣,尤其是需近前面对皇帝奏事的官员,最好口含鸡舌香面圣。蔡质(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叔)编写的《汉官仪》,便记录了当时一项风雅的宫廷礼仪规定,尚书郎要含鸡舌香伏奏事。这说明,口含鸡舌香已经成为一项宫廷礼仪制度,后来便衍变成了在朝为官、面君议政的一种象征。

那么曹操向诸葛亮送鸡舌香,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暗示:我曹操希望能和你诸葛亮一起口含鸡舌香,同朝为官。是向诸葛亮示好,以表招贤纳士之意。可能是这鸡舌香的政治功用太过温柔,所以偏好撰写奇谋秘计的《三国演义》没有采用这故事。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衣袖生香的文人武将

熟悉三国的人不会不知道荀,此人乃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被曹操比作辅佐刘邦之张良,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过重大贡献,曾官拜尚书令,人称荀令。这位汉魏重臣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后世还常以荀令香或令君香来形容大臣的风度神采,乃因为荀先生好熏香。据称他身上香气,百步可闻;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成为世人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

不过,香的精神与人的气质要糅合在一起才好,来不得模仿与作态。据说当时有个叫刘季和的人亦有此好,上完厕所也要熏香。惹得朋友批评:人家都说你是俗人,果然不假。他只得分辩:我用香远不及荀,为何要责备我呢?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妇人拥被懒懒地斜倚在用细细的竹篾条编制成的熏笼之上,笼下香炉既香且暖,好舒服哇。

这位老兄也许真是有点冤,或者该怪他早生了几年。我们在后世的诗词以及香谱中得知,六朝及唐代时,上层社会熏衣、熏被褥已成习俗。不仅女人的衣裙要熏香,士大夫的衣袍也要过这么一道手续。唐朝皇帝每年腊日(腊月初八)都会赏赐大臣美容化妆品,有时也要赏衣香。衣香是另一种让衣服生香的办法,就是收存衣服时将特制的香药放在衣服中间,让衣服自然熏沾香气。有点像今天常用的薰衣草。白居易的《早夏晓兴赠梦得》有云:开箱衣带隔年香,便是这隔年的衣香芬漫出箱外。由此我们真可以想见当年满朝站立着香喷喷的大臣,这一场面在影视剧中是闻不到的。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图为古代男子的妆容用品。魏晋南北朝,敷粉成了士族男子中的时尚。魏明帝想试试他的白嫩面庞是否天生,于是在大热天让他大食汤饼,结果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原来何晏天生就很白皙。但根据记载,何晏似乎整日手持脂粉。

章孝标的《少年行》说了一个故事,某天早晨,一名唐代青年军人外出打猎。他骑着白马、英姿飒爽、锦袍飞舞,衣袍上的异国名香随之飞出军营,四处飘散。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摩狂,狂摩狂。(顾《荷叶杯》)这样一个带着衣香的英俊武将出现在春天的郊外,扑人心怀,撩拨少女们的芳心。

中国香文化萌发于先秦,经过秦汉、六朝、隋唐的发展,到宋代已至鼎盛。我们熟悉的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都是合香的好手。这一时期庞大的文人群体是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爱香、弄香,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谓巷陌飘香。史料显示,南宋时期,香药的进出口额竟占到政府财政总额的四分之一。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闻香识男人曹操为何给诸葛亮送这种香

煤花朵朵,在雪中分外妖娆。此物为香碳,也称香饼或者香煤,古人用其熏香或暖手。熏香碳多制成无味,暖手用则在碳里配以香料,此二者均为中国传统生活必备品。供图/初尘居

中国古代读书人一向以道德修行为上,美好的芳香之物可通圣德。从哲人们眼中的修身养性,到文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掀开厚重的历史帷幔,我们可以从那香炉里飘出的缕缕香芬中品出精妙、优雅的古典文化情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