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5|回复: 0

[思维启发] 文化评析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8-1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评析: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据媒体报道,武汉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建成四年,一直没有人气,偶尔放一两场电影,也是观众稀疏。最近这里又挂起“汉口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牌子,但也未见对外“展示”什么。

民俗街文化中心遭遇的尴尬,实际上映射了武汉吉庆街之困。熟悉武汉的人都知道,老吉庆街曾是武汉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是最纯正的“汉味生活”。从前,吉庆街的老艺人总是在夜色中穿行。人们随意坐在街边吃大排档,听着各色艺人鼓捣琵琶、二胡、笛子、花鼓等传统乐器,兴起时干脆上台高歌一曲。

前些年,当地决定对吉庆街进行“全方位改造”,改造完成后,面貌一新的街市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味道。曾经摩肩接踵,如今冷冷清清,吉庆街的萧瑟,有利益纠葛、有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但商业改造让老街失去了人间烟火味,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整齐划一;曾经随性在街边吃喝的人们,被“赶”进时尚精致的餐厅;曾经在人群中自由穿行的艺人,如今没有了对众弹唱的机会……大排档不见了,各种戏曲、民谣没人演唱了,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的节目不见了,艺术院校的学生、音乐学院的教授、写字楼的白领,这些过去客串演唱的人不来了。当人们都不来了,街就空了。当民俗街失去了民俗,成为看似高冷,实则毫无特色的步行街,人们只能失望地离开。

“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当大排档没有了,作家池莉在其作品《生活秀》中写到的吉庆街大排档前那些“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擦鞋的”怎么会还在呢?地理位置优越且曾经热闹非凡的吉庆街冷清了,当地为吉庆街改造配套建设的“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又怎么热闹得起来呢?不能说建设者不重视民俗文化,他们不是专门建起了一栋高大上的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大楼吗?可是,民俗根植于民间,民俗文化离不开市井。没有了露天吃喝、吹拉弹唱的夜生活,没有了看似杂乱喧嚣却畅快淋漓的市井味儿,就是建起一座城堡,也留不住民俗文化的魂。

吉庆街之困绝非孤例,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特色老街都面临类似的境遇。房地产开发的功利与城市改造的冲动一拍即合,不恰当的改造把老街文化拆解得体无完肤,实际上是对城市文化、城市记忆的一种损毁。池莉曾痛心悲观地说:“我觉得吉庆街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中国所有的吉庆街都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愿,对民俗文化的损毁止于吉庆街,但愿作家的悲观只是一种多愁善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