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江郎才尽》相关人物
江淹 张协
《江郎才尽》怎么读: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才尽》涵义
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尽》出处
《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才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江郎才尽》近义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江郎才尽》反义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江郎才尽》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
张协(?~307?),字景阳。 西晋文学家,安平(今属河北省)人。父亲张收,蜀郡太守。张协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
《江郎才尽》造句
1、本来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就这样被捧得晕头转向,最后弄得江郎才尽。
2、这几位作家久未有作品问世,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3、他已经江郎才尽,已经放弃了希望和改变,还指望以“不作为”来赢得2012年的选举。
4、一副好的绘画艺术创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完成的,创作过程中常常会让你觉得“江郎才尽”,又常常会让你感遇“柳暗花明”。
5、有些时候所以会感到江郎才尽,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热情消退了。
6、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7、如果不持续努力,即使是有点天分,也会江郎才尽。
8、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9、这位作家年轻时十分出色,得奖后不再努力,现在看来已经江郎才尽,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10、我已经江郎才尽,我不认为我可以再写出任何流行乐了。
《江郎才尽》历史典故经过: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1-2]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