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相关人物
州吁(?―前719年),姬姓,卫氏,名州吁,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四任国君。
《众叛亲离》涵义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众叛亲离》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众叛亲离》辨析
《众叛亲离》读音:zhòng pàn qīn lí
《众叛亲离》近义词:孤家寡人、土崩瓦解、孤家寡人、分崩离析
《众叛亲离》反义词: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和衷共济
《众叛亲离》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众叛亲离》造句
1、心理战和众叛亲离的萨达姆家族开战前,世界媒体广泛报道了美国发动的劝降心理战。
2、经理要是一直如此刚愎自用,最后一定众叛亲离,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3、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4、地主在节节败退之后,惶然四顾,只见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5、在纣王逐渐众叛亲离的时候,周国的领袖姬昌却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6、因为与家人意见不合,打架,吸毒让他接近众叛亲离的地步。
7、领队要不是答应了队员的部分要求,他可能已众叛亲离了。
8、性格决定命运啊,以后众叛亲离,遗臭万年,虽说冤了点,可是和他这不识大体的性格大概也有莫大的关系。
9、他们这种错误行动,是自绝于广大民众,一定会遭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到头来必将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10、他暴躁武断,刚愎自用,不管他嘴里说的多么好听,也还是弄到众叛亲离,。最后受诛于渐台。
《众叛亲离》成语典故:
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这件事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借口替先君报仇而前去攻打郑国。他为了得到宋国的支持,派人对宋殇公说,如果联合起来攻打郑国,就会消灭宋国在郑国的祸根,何况在这次战争中,宋国充当主帅,卫国出军费,如果再联系陈国和蔡国,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宋殇公当然愿意那样做,于是宋国和卫国联合陈国、蔡国一起攻打郑国,在把郑国的东城门包围了5天后,才胜利撤兵回去。
鲁国的国君对此非常担心,他询问自己手下的人州吁是否能够成功。手下的人回答说只听说做国君的用恩德取得百姓的爱戴,没有听说靠胡作非为赢得人心的。州吁仗恃他拥有重兵,到处发动战争,把灾难带给了人民,这样就会失去人民,国内的民众都会反叛他,亲信的人也都远离他,他要想成功事业,是不可能办到的。果然没过多久,州吁就被石设计杀害了。后来,人们用“众叛亲离”表示某人失去民心,非常孤立。
《众叛亲离》成语接龙:
众叛亲离→离奇古怪→怪诞不经→经文纬武→武断乡曲→曲突徙薪→薪桂米珠→珠沉玉碎→碎琼乱玉→玉堂人物→物归原主→主忧臣辱→辱门败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海恩山→山童石烂→烂若舒锦→锦绣肝肠→肠肥脑满→满腹牢骚→骚翁墨客→客死他乡→乡利倍义→义正辞严→严霜烈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辱国殄民→民不聊生→生上起下→下井投石→石火电光→光风霁月→月黑风高→高枕安寝→寝苫枕干→干巴利落→落纸云烟→烟波浩渺→渺无人烟→烟波钓徒→徒拥虚名→名声籍甚→甚嚣尘上→上根大器→器宇轩昂→昂头阔步→步步为营→营私舞弊→弊衣疏食→食指大动→动如参商→商彝夏鼎→鼎足而居→居安虑危→危急存亡→亡猿祸木→木心石腹→腹心相照→照章办事→事预则立→立锥之地→地下修文→文君新寡→寡凫单鹄→鹄峙鸾停→停辛伫苦→苦身焦思→思妇病母→母难之日→日慎一日→日月逾迈→迈古超今→今雨新知→知尽能索→索隐行怪→怪诞诡奇→奇文瑰句→句栉字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