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8|回复: 0

[武术器械] “弩生于弓 弓生于弹”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7-1-30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弩生于弓 弓生于弹”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弩生于弓 弓生于弹”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古代的弹弓大约就是这个模样

“弩生于弓 弓生于弹”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弩生于弓 弓生于弹”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图为清代咸丰十年《弹弓谱》稿本里绘制的弹弓射击的一种身法

□记者游晓鹏

引子

80后或者更年长的人对弹弓一定不会陌生,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弹弓是很多男孩人人都能拥有的玩具,尤其在农村,找根粗细合适的树杈,剥去树皮,再用报废的自行车内胎剪出两根皮筋,找块破布做兜,就能制作一把弹弓,玩上好多年。奢侈一点的,还能找来给病人抽血绑扎手臂用的软管作皮筋,布兜换成皮兜,树杈换成粗铁丝,手柄缠上尼龙线,做一把“高档”弹弓,但其形制仍是“丫”形,射程也不外乎将将够着20米高树杈上的鸟。

在我和周围所有人的印象里,弹弓就是这样,因为几代人小时候玩的弹弓都长这个样。所以,去年初当我无意间从郑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长海先生那里得知,弹弓古已有之,但“登得上台面”的弹弓却另有形制,颇觉意外。及至见了赵先生收藏的流传于中原地区、图文并茂的清朝咸丰十年版《弹弓谱》,更觉大开眼界,叹小时候玩的弹弓当真小儿科。

那么,另外一种弹弓是什么样呢?

赵长海说,古代作为一种技艺来用的弹弓,大体是跟弓箭用的弓一样的,只是弓箭的弦是一根直绷绷的线,而弹弓的弦正中间加装了一个可以包裹弹丸的皮兜。这种弹弓相比树杈形制的弓身弹力更大,弦也能拉得更开,威力自然要大得多。发射弹丸的时候,姿势与射箭差别不大,但有一点,若是射箭,张弓时箭头已经越过弓身,箭不可能伤到持弓手,而弹弓的弹丸从后方向前弹出,发射时需要将持弓手往外偏一些,为弹丸让出弹道,不然会打到自己的手。

“弹弓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从古至今玩了几千年,并且它的身份不只是一种玩意儿,既能娱乐,也是一门技艺和武功。”赵长海说。

如此说来,被不少今人视作小孩玩具的弹弓(今天其实也有很多成年人为弹弓拥趸)也是大有渊源的,流传至今的清代《弹弓谱》更可算作“武功秘籍”,古代文献中也常有使用弹弓“弹之”的“使用记录”。那么,弹弓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树杈形的弹弓和弓形的弹弓哪个更早?

甲骨文里藏着两种弹弓

弹弓古已有之。古到什么时候呢?

请教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者齐航福,他说,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里,“弹”的解释是“行丸也”,本义就是弹弓,引申也可指弹丸,而古代文献屡有提及弹弓,较早的包括《战国策》和《左传》。

战国策》里,有一段谏臣庄辛劝诫楚襄王的话。楚襄王傲慢自大,庄辛便以黄雀为喻敲打他,说别看黄雀这会儿在树上很得意,一不小心被人用弹弓打下来,晚上就成了餐桌上的美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执丸……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乎之间,坠于公子之手。”而在《左传·宣公二年》中,有爱拿弹弓戏弄人的晋国昏君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的记载。

于弹弓而言,这两段话包含的信息量着实不小。首先是弹的读音,有名词有动词,按理不会同音,而如今“弹”也恰是一个多音字,由此自然有疑,古代是如今日一般念作弹(dàn),还是另外念作弹(tán)呢?也许是因为弹弓历来被看做游艺门类,少有学者研究整理,我的这个疑问久久未解。直至前不久,我在《字源》中看到了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的看法。李先生认为,根据字义,为弹弓或弹丸之意时应读dàn,而意指“弹弓发射”的“弹”则念tán。

其次,这两条记载都明确无误地表明是与弹弓有关的,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弹弓已经很常见,成为王公贵族打鸟或者调戏路人等不文明行为的常用工具,当然平头老百姓中弹弓也是势必流行的。弹弓的用途主要被指向打鸟,这与后世倒是一脉相承,难怪弹弓常被置于游艺娱乐甚至是玩物丧志的罪魁之位。

近年来,学者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弹弓的文字记载历史又被推得更早。安阳师范学院芦金峰教授对甲骨文字形所反映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发现甲骨文中的“弹”有两种写法,实际上记载了两种弹弓形制,一种是竖形的弓,树杈状,另一种与射箭的弓体相当,可以明显看出像是一把弓,并且弦中央有道标记,应当就是弹丸。

甲骨文中的“弹”字或许可以说明,树杈形和弓形弹弓至少在商代已同时存在,至于谁先谁后,则很难说。赵长海说,今人想问一个先后,可能是因为今天弓形的弹弓已经消失,其实直至晚清,两者都是并存的。在他看来,这两种形制的弹弓其实只是大小和射击姿势之别,如果把弓形弹弓的弦换个方向横着拉,恰好就像一个放大版的树杈形弹弓。

“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在古代,树杈形的弹弓因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使用尤其广泛,不过若论主流,当数威力更大的弓形弹弓,其在历代均有使用。唐代类书《北堂书钞》中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原始歌谣,名为《弹歌》:“断竹,属木,飞土,逐宍(古“肉”字)。”诗歌以二字短句和简单的节奏,写出了砍伐竹木,制造弹弓,射出弹丸,射中鸟兽的狩猎过程。这种描绘说明,远古时代就已出现了可用于狩猎的弹弓。

赵长海认为,至少在汉代,人们已经有“弩生于弓,弓生于弹”的普遍认识。东汉学者赵晔曾在《吴越春秋》中写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这里的“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当然是合理推测,但赵晔把弹弓的起源引到孝子守尸、驱逐鸟兽而发明之,则应当是汉代儒学兴起、上下提倡孝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附会。

由于古时候弹弓通常由竹木制作,今天几乎没有什么遗存,弹丸倒是留下了一些。在西安半坡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以及安阳殷墟当中,考古工作者都发现了不少石球、陶球,推测它们或为弹射之用。已逝著名学者、甲骨文专家孙海波就曾说,“余游殷墟,见与甲骨同坑所出之弹丸甚多,知殷时之已有弹弓也”,而这与最新的甲骨文字中关于“弹”的发现,也是相印证的。

今人推测,古时弹弓所用弹丸不仅有石弹、陶弹,还有泥弹、金属弹,乃至昂贵的“珠弹”。石弹因为质地坚硬,取材方便,恐怕是最早的取材,但泥弹应该更加普遍。泥弹虽然硬度不如石弹,但石弹需要打磨,泥弹则可以按需随意制作,制作经济、便捷。据说,殷墟里便有用红土所做的弹丸,其大小形状与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市面出售的弹丸并无二致。而古时的某些时期,因为携带弹弓遨游打鸟之风浓烈,售卖泥弹也成了一门生意。

东汉曾经游学洛阳的王符写有《潜夫论·浮侈篇》,对当时社会很多人讲吃讲穿、游手好闲的风气非常看不惯,他说,“今民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或以谋奸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弈为事,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或取好土作丸,卖之夫弹”。其实,有需求就有市场,弹弓上下流行,泥弹成为产业也是自然。

原标题:“寻迹中原古休闲”系列之弹弓(一) 古人玩的弹弓不是你想的模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