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亦称《渔樵》或《金门待漏》,自萧鸾《杏庄太音续谱》(1560)刊布以来,超过三十部琴谱相继刊载,名闻古琴界。到了现代,此曲不仅是古琴界竞相弹奏的曲目,而且已是我国民乐经典乐曲之一。
关于该曲的作者,晚清释空尘等人说为杨表正所作是不可信的,顾梅羹先生(1899~1990)早就据杨氏《渔樵问答》一曲之解题指出:“只可认为他在曲操上有所加工,而不能认为就是他的创作。”明陈大斌说此曲乃其师李水南作品,亦查无实据,较为可信的是李水南传承而非创作了此曲。据记载,南宋杨缵、徐天民和毛敏仲编纂的《紫霞洞琴谱》(已佚)已有该曲曲目。或许我们可以据此大胆推断,该曲的创制者正是毛敏仲等人。此说现在虽难以确考,但不无道理,其理由有二:其一,当今岭南派所传授的《渔樵问答》,据称最早即为宫廷乐师于宋廷南迁时带来的琴谱(即《古冈遗谱》)中刊载的琴曲。其二,在《渔樵问答》出现前,琴曲中已分别有《渔歌》和《樵歌》两曲,据称这两曲的作者都是毛敏仲,毛敏仲在二歌的基础上创作《渔樵问答》是完全可能的。当然,要考实这一结论还需要更加确凿可靠的文献。
该曲谱本比较复杂,从旋律与指法两方面大致可分为两系:一是《古冈遗谱》系,简称岭南系;一是《杏庄太音续谱》系,简称萧鸾系。岭南系谱本为纯器乐曲,源于《古冈遗谱》,后为《悟雪山房琴谱》继承,主要在岭南琴派中流传。该谱本旋律相对紧凑,“指法简便”,尚带有早期琴曲音多韵少的特点,当是更加接近原来谱本的传本。萧鸾系谱本先为纯器乐曲,自杨表正《重修真传琴谱》将别行的同名歌词配入琴谱后,就有了与器乐并行的琴歌本。该谱本旋律较为疏缓,指法相对复杂,明显具有后期琴曲音少韵多的色彩,为明清以来诸多琴谱刊载,当是在传承过程中受到琴家较多修饰的谱本。
该曲曲体,岭南系谱本由两部分构成,且从《古冈遗谱》到《悟雪山房遗谱》一以贯之,均为八段体;萧鸾系谱本多由三部分构成,但分段颇为复杂,从五段(张一亨《义轩琴经》)、六段(萧鸾《杏庄太音续谱》、蒋克谦《琴书大全》等)、七段(张大命《阳春堂琴谱续集》等)、八段(杨伦《太古遗音》)、九段(杨表正《重修真传琴谱》等)到十二段(张廷玉《理性元雅》等)都有,变化相对比较大,这应当是不同琴家在弘传此曲时有所加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