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2|回复: 0

[儒家学说] 《第288期》《论语·子路篇第13章》孔子因何要求为政者“...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1-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3章》孔子因何要求为政者“正其身”?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意思是说:“如果端正了自身,那么治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端正别人呢?”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德治”是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其要义是正人先正己,为君者要为臣子做出表率,为父者要为子女做出表率,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人们的言行,用道德教化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伦理学说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春秋末期礼坏乐崩的混乱局面下,孔子为什么把希望寄托在为政者“正其身”上呢?孔子这句话反映了他的一个基本认识,这就是,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为政者自身不正,他们没有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起天下表率的作用。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为政者。只要为政者“正其身”,作天下的表率,治理政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当然,春秋时期的社会危机,有其复杂的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为政者的道德问题上。特别是由于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社会处于大变动大转型之时,挽救社会危机需要多方施策,多管齐下。仅仅把希望寄托在为政者“正其身”上,是解决不了当时深刻的社会危机的。但是,孔子敢于批评指正为政者,提出要他们首先端正自身,实行仁政,以身作则,为天下人做榜样,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政治思想。孔子是一位敢于大胆直言的思想家,他关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的发问,铿锵有力,直至今日依然值得所有领导者引以为戒。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必须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贬低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法制的作用,是不可取的;夸大道德教化的作用,忽视法制的作用,同样是要不得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德治思想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宝贵思想资源,应该认真地挖掘和梳理、继承和弘扬。

附::

《原文》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那么治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端正自身,怎么端正别人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