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9|回复: 0

[人物故事] 《将军在上》中的历史人物(宋朝篇)

[复制链接]
徐彦卿 发表于 2017-12-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剧《将军在上》已大结局,相比近年来众多架空历史的网剧,《将军在上》的最大特点是历史定位非常清楚,定位于北宋仁宗年间。不仅如此,剧中许多人物,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下面我们就简介一下本剧涉及到的一些真实历史人物。

范仲淹:这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朱氏,范大人此时也改名朱说。二十多岁时,“朱说”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在此期间,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咸菜一起吃,吃完后继续读书,留下了划粥割齑的美谈。数年寒窗后,于大中祥符八年(耶暦1015年)登科,由“寒儒”成为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天禧元年(耶暦1017年),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名为长者所呼,字为生前之尊称,谥号为后人评定功过所定。所以,作为后人,我们当礼貌的称其谥号:范文正公。

dfcc4d4211db35dd03a82d7f3bca3644.jpg


范文正公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空谈。文正公在泰州任职时,看到旧海堤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淹没良田。于是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后朝廷命文正公全面负责修堰工程。由此,足见范文正公是位实干之才。

e9fe62faa9e7f5c407d9d8bf5117b4f3.jpg


仁宗前期,刘太后垂帘听政,范文正公上书要求还政仁宗。因此而自请离京为官,真正做到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太后驾崩后,仁宗召其入京为官,此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文正公却建议掩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

剧中有郭皇后误伤仁宗的情节,这件事确为史实。且确实宰相吕夷简协群臣力主废后,范文正公联合十余大臣跪伏于垂拱殿外,请求停止废后,仁宗不见,派吕夷简出来解释,范文正公等与之当庭辩论,吕夷简理屈词穷,无以为对。因此又被贬出京。后因在外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后又转升吏部员外郎,权知(兼任)开封府。也就是包青天管的那个开封府。

剧中有向仁宗献《百官图》的情节,这也是史实,因此又与吕夷简激化矛盾,被贬知饶州。范吕之争牵连甚广,包括欧阳修在内的一批大臣,都被牵连贬出京。文正公的屡次升贬,也影响到今天大多数人,比如上学时都要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剧中有范大人戍边的情节,这也是史实。康定元年(耶暦1040年),范文正公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首先是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其次,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又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同时,精选将帅、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范文正公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四年(耶暦1044年),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也就是本剧大结局时的历史背景。

庆历三年(耶暦1043年)八月,范文正公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和西夏威胁著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德才者,得到破格提拔;天下兴起办学之风。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正因为范希文为官正直,所以谥号“文正”。“文正”是许多为官者梦寐以求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经邦定誉曰文……”“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其仪不忒曰正……”文正皆为时人敬仰的对象才能当之,宋代谥号文正的人有许多,比如朱子谥号也是“文正”。但也并不是随便就追谥为文正的,例如上文提到的夏竦,本来皇帝是要赐谥为文正的,但大臣刘敞说“世谓竦奸邪,而谥为正,不可。”改为“文庄”。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而范文正公,被称为“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

宋仁宗:剧中的大宋皇帝,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也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太子。狸猫换太子是虚构的故事,而宋仁宗的生母,确实为李宸妃,本是时为嫔妃的刘娥身边的宫女。宋仁宗为宋真宗的第六子,原名赵受益,后因前面五位兄长皆夭折,赵受益被封为太子,改名赵祯。古代皇帝的名,全天下人都要避讳。从汉昭帝开始,为了避免因避讳帝名对百姓生活造成太大不便,所以皇帝或太子一般会用比较生僻的字改名。

10b5113a2eb191318b1432f5246372fe.jpg


赵祯十三岁继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一直到二十四岁时,刘太后薨逝,才亲政。赵祯的谥号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为“仁宗”。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名号,起源于商朝,比如武丁的庙号为“高宗”。随着时代的更替,皇帝谥号越来越长,所以唐以后,皇帝的庙号实际上代替了谥号的作用。宋仁宗之所以庙号为“仁”,取自《大学》“为人君,止于仁”。而这位皇帝确实是一位仁君,其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他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庆暦三年(耶暦1043年),宋仁宗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任用范文正公于实施“庆暦新政”,是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基础。在位期间,与西夏展开了第一次宋夏战争,迫使西夏议和称臣,同时,派人稳住当时蠢蠢欲动的辽国。后又派狄青平定惠州侬智高之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并促产生纸币--“交子”。

有许多后世熟知的名臣,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家喻户晓的人物。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洛阳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洛阳城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是剧中提到的耶律洪)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刘太后:刘娥,封号为“章献明肃皇后”,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的女主,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史家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虽然长年受宋真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之法。大中祥符三年(耶暦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这位就是剧中的“小娘娘”杨太后。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

c20965e3efb7bcb8b67e2bd581bdb900.jpg

宋代皇后像


而仁宗的生母李宸妃薨逝,刘太后按吕夷简的意见,以皇后之礼安葬。

宋真宗末期,刘娥掌控朝政大权,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派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真宗朝末期,党争激烈。最终,寇准罢相,发配边远。

宋真宗驾崩后,政权完全落入刘娥之手。开启了宋代女主临朝的先河。

《宋史》记载:刘娥临朝,“威震天下”,“天下畏之”。有臣子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暗示刘娥称帝。刘娥询问朝臣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唯刚直的鲁宗道说: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刘娥擅权,至死都不肯还政于宋仁宗,规劝还政的大臣,皆被贬黜。刘娥死后,宋仁宗终于亲政。

吕相爷:吕夷简,字坦夫。在剧中为反派人物,但实际上是北宋名相,《全宋诗》录有其诗十一首。其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的宰相。

乾兴元年(耶暦1022年),真宗崩。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太后临朝称制。吕夷简正式拜相。刘太后性格刚愎,又不明习国政,但朝政非经她批准不可。吕夷简一方面要细心处理国家大事,一方面还要小心翼翼地约束太后的放纵和独断专行。在这种情况下,吕夷简本着公忠报国之心,殚心竭虑地处理万千事务。小事照顾太后的颜面,大事则寸步不让,有时惹得太后非常恼怒。吕夷简就详细剖白,再三陈述自己的意见,迫使太后接受正确意见。仁宗初年政治清平,社会安定。《宋史》: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吕夷简对反对他的人不够宽容,将反对者贬往远方任职。欧阳修评价他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但他对真正有才干的官员还是能够重用。常常一面薄惩示威,一面使用。《宋史》称他: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298ebcd927fcba3da5b78b943c25c35c.jpg


剧中,吕夷简被描写成一位因弄权而锒铛入狱的反派。但史实中,吕夷简病故的讣闻传入朝中时,仁宗悲哭道: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旋即在禁苑中为其服丧发哀,并辍朝三日,下令有关恤典从优,追赠太师、中书令,赐谥文靖

杨文广:杨文广,字仲容。名将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就是杨家将原型,不过历史上没有杨宗宝这个人。不过宋仁宗时期的杨文广,应该是三十四岁,而不是剧中描写的八十多岁的老将。杨文广平定过陕西的叛乱。范文正公在陕西曾和杨文广有过交谈,非常赞赏他的军事才能,但在谈话前一年,宋夏已经议和,杨文广也就失去了杀敌报国的机会。史书上没有杨文广平定侬智高叛乱的记载,但有他在广西一带任职的记录。宋英宗评价他“文广,名将后,且有功。”

2ae4f05ffcbe7e225cd5e0ed9e55020a.jpg


宋神宗熙宁元年(耶暦1068年),年近七十的杨文广秦命前往往秦州西北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筑筚篥城。由于先前宋军宋军修建城堡,西夏人都会出兵破坏,于是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扬言要到某地修建喷珠城,西夏军队前去破坏,杨文广即率部急奔筚篥。次日清晨,上当扑空的西夏军终于赶到筚篥,然而见到宋军防守严密,只好退兵,却又留书称回去奏请数万骑兵来驱逐宋筑城军,杨文广立即派兵出击追杀西夏军,西夏兵大败。有人问他为何要追击敌人,杨文广说:“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熙宁七年(耶暦1074),沉寂大约三十年的宋辽边境又起争端。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未及朝廷批复,病逝,享年75岁。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这位大词人只是在剧中客串出场,不过他屡试不中确是史实。但这真怪不得别人。宋真宗咸平五年(耶暦1002),柳永十八岁时,即计划进京赶考,路经杭州时,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中。一直到大中祥符二年(耶暦1009),柳永才在汴京参加科考。古代三年一试,也就是说,他这一路玩了七年,错过两场科举考试。这次科举,他踌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宋真宗批他是“属辞浮靡”,不予录取,他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时再试,本要点他上榜,但就是因为这句。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后来柳永自称“奉旨填词”。直到景祐元年(耶暦1034),仁宗亲政,特开恩科,柳三变改名柳永,才登进士榜,这时他已五十岁。

eedb2ac04a4ac9b7ce15669e0aa24499.jpg


胡青:历史上没胡青此人,但胡青是历史人物狄青、种世衡复合体。

先说狄青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狄青十六岁时,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刺配充军。因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貌似这就是剧中叶昭的战斗状态。范文正公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耶暦1053)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也就是平定侬智高之乱。不过这时宋夏早已议和,剧中史实不少,但前后时间有些错乱,不过这也是剧情发展的需要。狄青死后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5fc92da340e8f703e36c8234164ba777.jpg


种世衡,字仲平。北宋将领。剧中有件漂亮的事,史实中与他有关,就是离间西夏王和野利遇奇。这件事是种世衡派一位叫王嵩的人做的,也就是剧中“胡元”的原型。宋夏议和,野利遇奇被离间而死是重要原因。

f7d788707f817c28ea771ad2d2a78802.jpg


此外,胡青在入西夏时,自称胡元。而历史上李元昊身边有位汉奸军师叫张元。张元本为汉人,自侍怀才不遇,于是到西夏为李元昊出谋划策,成为西夏强烈的主战派,甚至反对李元昊庆暦议和。

刘太傅:同胡青一样,刘太傅也是一个复合体,其原型是夏竦、贾昌朝。其中贾昌朝既是范文正庆暦新政的主要反对者,也平定过贝州叛乱,是刘太傅这一角色的主要原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